就在蔡正離開京都洛陽六天後,東萊士族的信使,已經快馬進了洛陽。
一股暗流開始在京都涌動。
士族這才明白,原來「農莊之策」是要動搖士族豪紳的根本,甚至是要把士族連根拔起。
士族存在多久了?
可記得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動的就是士族的根基。雖然沒能把士族連根拔起,但根基已經動搖那是肯定的。
誰推翻了秦朝?
可真不是貧苦百姓。
推翻秦朝的,是六國的士族。陳勝吳廣一起事,趁着秦朝腹地空虛(秦兵都被調到嶺南和北方戍邊了,而秦自身的人口也分別遷徙往各處,其中僅嶺南就遷徙了五十萬人口),山東六國貴族勢力紛紛起兵,利用山東六國的百姓心尚在懷念故國之機,一直打到秦都咸陽。
可火苗不是陳勝吳廣點燃的嗎?
按現代出土的秦律法,赴徭役途中,路上遇雨等意外,是不懲罰的。所以,在大澤鄉因雨而停,根本沒有要被砍頭的律法。
當然,和陳勝吳廣一起前往漁陽的貧苦百姓,肯定是不懂律法的。所以,陳勝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如果沒有事先商議,吳廣會馬上同意陳勝起兵的提議?而且他還跟着鼓動。
就憑陳勝能說出「燕雀安適鴻鵠之志哉」,就知道陳勝是讀書人,而不是貧苦百姓。
反正史書上說陳勝是長工,吳廣也是貧苦人家,作者本人是不信的。
至於塞入魚肚子裏,上書「大楚興,陳勝王」的布帛,那更是鬼扯,現代是沒有人相信的。
反而,魚肚子裏的「大楚興,陳勝王」和晚上有人在篝火外鬼叫「陳勝王」,可見,這支徭役隊伍中,被士族安插的人絕對不止陳勝吳廣二人。而且,要造反必然是謀劃已久。
否則,誰來寫「大楚興,陳勝王」的布帛?那個年代,識字的人都不多,會寫字的人可就更少了。何況還要提前準備布帛並塞到魚肚子裏。
誰又會聽陳勝的忽悠,在荒郊野外去叫喚「陳勝王」?
那可是九百多人,單憑陳勝吳廣兩人忽悠,恐怕沒個十天半月,根本忽悠不過來。
筆者當年學這段歷史時,就曾向老師提過一個問題:「陳勝只是一個長工,他怎麼會懂這麼多呢?又會寫字,又知道造反後馬上任命自己為將軍,還能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樣的話?」
反正當時老師沒給我一個靠譜的回答,估計他作為一個中學老師,可能也回答不了。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不過,現在是東漢末年,距離推翻秦朝,也才三百多年,或許歷史還沒被篡改得那麼厲害。
那些朝廷重臣可是知道,各國士族之所以那麼痛恨秦朝,亡國之恨還在其次,真正的原因是秦始皇推行的郡縣制,動了他們稱霸一方的根本。
這才過去三百多年,又有人來動他們的根本?而且這次可比秦始皇厲害多了,不僅讓皇權下鄉,而且還讓士族豪紳空有無數田地,卻沒人給他們耕種。
等有朝一日,再徹底廢除奴隸制,士族豪紳們,連種地的人都沒有了。
士族的根本是什麼?
一則知識,二則土地。
知識壟斷,可以讓貧苦百姓永遠沒有說話的份;土地兼併,可以讓士族們豐衣足食,勢力更盛。
現在有人要挖他們的根,那還了得?
很快,所有士族勢力就全部聯合起來,共同商討對策。
說是暗流,是因為還有三股勢力沒參與進來。
第一股,皇權勢力。
第二股,後宮勢力。
第三股,外戚勢力。
皇權勢力是以皇帝為核心的,當然不會參與進來。因為在「農莊之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