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的第一期並不是很理想,只有數百個黎庶家的子弟前來免費入學,在黎庶看來,這是他們的命。
他們沒有可能打破自己的命運,所以去學什麼勞子的習?還不如多在家裏幫忙打理田畝,收割莊稼。
等到日後再大一些,娶一房媳婦兒,生個大胖小子就可以去參軍了,這樣就又可以領到一百畝地的土地耕種了。
識字,學習,為吏,做官,那都是世家們的特權,和自己這些黎庶們是沒有任何牽連和關係的。
只要能吃飽,日後參軍為劉備效死才是他們的目標,若一味地好高騖遠,那才真是不智之選。
沒看通告裏面都說了嗎?只有第一年是免費的,如果通不過考核,就要付學費,一年通不過,就要付一年的學費。
兩年通不過,就要付兩年,萬一十年還通不過呢?那家裏好不容易好起來的日子豈不是立刻就會變得窮困潦倒?
再說,也不是通過蒙學就能做吏的,還要上三年,這三年的學費還是一大筆錢。
雖然前100名可以全免,甚至100-200名也可以半免,但荊州這麼多人,能順利通過蒙學,成績達到前200名應該也都是世家子弟。
自己家的傻小子,撒尿和泥,爬樹下水倒是比較厲害,但是讓他們去讀書?
別鬧了!
一輩子就應該在地里刨食的泥腿子,還想要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可能嗎?
這就是命!
要認清自己的命!
看着寥寥數百人的黎庶子弟進入蒙學,而且那一雙雙略顯呆滯且蠢萌的眼睛,劉備就有些心酸。
自己為了給黎庶子弟提供上升的通道,為此還做好了「鄰居」們趁火打劫的準備。
但這些黎庶為什麼這麼不領情?
難道他和軍師的決策都是錯誤的嗎?
讀書真不是黎庶們應該做的事情?他們真正的選擇就是參軍?
而讀書和內政的治理就應該交給世家的子弟?
教授他們讀書都這麼麻煩,何況是將他們培養成人幫自己治理地方?
如果這是錯誤的話,那下一步的新政又該不該在荊州開展?
現在開展新政的只有荊州的兩郡,分別是零陵和武陵。
但零陵偏南,其地多蠻夷而世家偏少,武陵更甚,所以相比荊州其他郡,他們開展新政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那就是阻力相對來說比較少。
但桂陽、長沙和南郡的情況卻和這兩郡不一樣了。
尤其是南郡,當初的南郡江陵可是荊州的治所,如果貿然展開新政,其阻力和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現在開展學宮的情況給了劉備一種深深的挫敗感。
不過好在劉備有軍師,萬事不決就問軍師。
看着有些垂頭喪氣的劉備,諸葛亮淡淡一笑道:「主公莫急,這都在亮的意料之中。
自戰國以來,世家逐步成形,到漢朝之時,世家達到巔峰,而大漢的取士方式便是通過舉薦。
所以大漢四百年來,產生了不少的世家,黎庶經過了數百年的潛移默化,也都認清了取士的現實。
這在黎庶心中已經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變,實乃千難萬難,故現在能有百餘人黎庶子弟前來報名蒙學,亮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劉備聞言,臉上的愁容頓時消失不見:「軍師果然不會做那等沒有把握之事,也不提前知會一聲,害得備如此擔憂!」
說罷,還埋怨地看了諸葛亮一眼,繼續問道:「但只有這麼多黎庶的子弟,前200名豈不是大多都是世家子弟了?
這等免費三年的政策豈不是便宜了世家子弟?他們可不缺這點錢財。」
「便宜世
第38章 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