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那雙熟悉而又熱切的雙眸,荀彧知道今日他要不給出個說法,曹操是不會滿意的。其實荀彧剛才所列舉的三項阻力並非蔡齊獨有,曹魏方面也有相似的問題,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還比蔡齊更為嚴重一些。所以荀彧本人並不贊同魏國像齊國那般大張旗鼓地推行新政。可怎奈曹操和蔡吉都推崇法家的申韓之術,雙雙以打擊、抑制地方豪強為己任。此外與蔡吉相比,曹操對那些危害其統治的士族名士從不手軟,哪怕對方是已然追隨他多年的荀彧也是一樣。
好在對於如何應付曹操,荀彧心中早有腹稿。且見他胸有成竹地拱手進言道,「君上明鑑,臣以為均田與民,開設軍府之事,宜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哦?如何循序漸進?」曹操不動聲色地緊盯着荀彧追問。
「度田地,擴軍屯。」荀彧不假思索道。作為汝潁世家的代表人物,荀彧提出加強屯田,毫無疑問是在向曹操表忠心。那他此舉會否遭到世家大族的敵視呢?答案是:不會。因為荀彧提議的是加強「軍屯」。軍屯乃是以軍隊且耕且守,以戰養農。軍屯的軍戶本來就是魏軍直接控制的人口,加強軍屯自然不會損害到世家的根本利益。故而荀彧此舉既滿足了曹操強軍的需求,又大大地降低了曹操與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
此刻聽罷荀彧所言的曹操卻是低頭不語,讓人一時間瞧不出喜怒來。直到半晌過後,他方才開口問道,「擴軍屯?擴往何處?」
「三輔之地。」荀彧篤定地答道。三輔指的是長安周邊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以及弘農郡西部,這一地區本為西漢的京畿要地。誠然光武帝將都城由長安遷到了洛陽,但長安依舊是東漢數一數二的大城,絲綢之路的起點。然而自打董卓裹挾漢帝重回長安,對京畿各地那是橫徵暴斂,濫殺無辜。待到董卓伏誅,賈詡又唆使其殘部圍攻長安。致使三輔之地戰亂四起。餓殍遍野,昔日的膏腴之地轉眼間便成了人間煉獄。在天災與兵禍的雙重威脅下,聚居在三輔的宗室、勛貴、富豪紛紛與天子一起出逃他鄉,從而留下大片無主之地可以任由官府收歸國有重新分配。
果然曹操聽罷「三輔」二字。頓時就來了興致。只見他起身走到掛有巨幅地圖的牆面前,伸手撫摸着地圖上長安的位置,不禁感慨萬千地吟誦道,「漢之西都,在於雍州。寔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汧涌其西。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地之隩區焉。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悟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
曹操此刻所頌乃是班固的《西都賦》。此文描繪了西都長安的壯麗與宏大。特別是當曹操詠誦到,「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於是既庶且富,娛樂無疆。都人士女,殊異乎五方。游士擬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鄉曲豪舉,遊俠之雄。節慕原嘗。名亞春陵。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若乃觀其四郊,浮游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雲,七相五公。與乎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強幹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荀彧恍惚間仿佛看到了昔年大漢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
剎時一種維護大統一,重現華夏帝國的使命感在荀彧的心中油然而生。於是下一刻就見他豁然起身,信步走到曹操的身旁指點江山道,「留侯曾言,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君上若兵屯三輔,不出三年,便可重現千里金城,得雄兵十萬。屆時大魏雄師劍指漢中,張魯必望風而降。漢中一下,則西蜀門戶洞開,劉璋乃豚犬之輩,君上取蜀亦是易如反掌!」
荀彧這番話可算是撓到了曹操心底的癢處。須知曹魏的東面是實力雄厚的蔡齊,南面則有長江天險橫臥在曹魏與東吳之間。故而以曹操目前的實力最為可取的出路便是向西攻取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漢中與西蜀地區。
然則看似魚腩的漢中、西蜀兩地也不是說吞就能吞的。因為在其北方還有盤踞着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