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對於一部紀錄片是極為重要的,細節描寫不僅能打動觀眾,夾帶深意的細節描寫更是會將紀錄片帶到一個新的高度,《自然的饋贈》中對於細節的描寫可說是精到了極致,彩雲之南的老黃和他的兒子樹江製作諾鄧鹽,用到了一種傳統的竹筒器具,導演高明地對於這個不起眼的器具卻用了特寫將其突出,而紀錄片刻意呈現的父親老黃和兒子黃樹江一起製作諾鄧火腿,黃樹江跟儘管跟父親學了很多年,製作的諾鄧火腿卻趕不上父親這個細節,更是有無限深意。
其三,《舌尖上的中國》在畫面構圖上非常考究,非常細膩,色彩艷麗仿佛可以聞到食材的味道,取景拍攝拍得出國畫的意境。
其四,特寫鏡頭,運用得非常巧妙,總是以特寫鏡頭來表達食物誘人,酥油炸松茸這道美食中,整個做法一直是用特寫來拍攝做的過程,例如,松茸從最原始的狀態到用刀切片再到和酥油融為一體的酥脆感,都是由特寫這個以突出為主的鏡頭來完成,更能表達食物的美感,同樣的拍攝手法還有黃豆酸筍小黃魚、火腿炒飯、魚頭泡餅等。
想到這裏,王元昌看了看腦袋親昵地爬在他腿上的小孫女,嘟着嘴,圓溜溜地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電視,『節目播出不到半個小時就已經吵着要吃喊了8次了,在答應了明天帶她去吃黃豆酸筍小黃魚。才安靜下來。
其五,解說詞簡練而有力量,凸顯畫面的內涵。更多的是讓觀眾自思考,例如,在跟隨者去冰湖捕魚的場景中,漆黑的畫面只有馬燈有一絲光亮,『要知道現在腳下已經不是陸地,而是冰面,趕車的冰面有裂逢。人和馬一旦踏上,落水甚至丟掉性命也是有可能的。』這段短小精悍的解說詞充分的表現了前往捕魚路上的危險性,寥寥數語就凸顯了捕魚的艱辛和危險性。
「毫無疑問。《舌尖上的中國》絕對可以算得算是這幾年拍攝的最優秀的一部紀錄片。」
……
《舌尖上的中國》,『自然的饋贈』片長49分鐘,已接進尾聲了!
『為期兩個月的松茸季節,卓瑪和媽媽掙到了5000元。這個收入是對她們辛苦的回報。』
『傍晚。聖武撐着船回到岸邊,他要把今天採到的蓮藕用苫布蓋起來!』
『新的一年,石把頭獨自上冰,春天50萬斤魚苗將會重新投放到湖裏,老人仍然期待冰湖裏的饋贈!』
當我遠離自然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付出勞動和智慧的人們,而大自然則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為對人類的回報和獎賞!
以配音員簡練而有力量的聲音結尾。
然後是一段洗衣粉的廣告。
這個節目的好評,在播放過程中。以很快的速度高漲,一段段關於美食的人文故事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熱議。
國內美食專家傅一方在家裏陪家人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後,隨即在微/博上發表了一條微/博,「剛看完《舌尖上的中國》,毫無疑問,《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陳東在紀錄片裏沒有大而空地宣揚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以美食背後的獲取、製作工藝和生產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把視角對準了普通百姓,使得紀錄片本身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草根氣氣息,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一夜火爆熒屏,贏得觀眾的青睞就不足為奇了,希望以後能多一些這樣的紀錄片。」
有網友在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後,當即在在『吃貨之家』論壇上發表一篇貼子,「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全中國竟然有那麼多聞所末聞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魚頭泡餅、氽烏魚子、黃魚鯗,還有那些聽着就口水吧嗒的菜:臘汁肉夾膜、醉湖蟹、梅菜燒肉,……看完這部紀錄片,口水都止不住了,想要減肥的朋友們看片思三思哦!!」
網友落寞的螞蟻在天涯論壇上發了一篇貼子,「剛陪家裏人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忍不住來這裏發表一篇觀看感,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很棒的一部紀錄片,充滿了人文氣息,《舌尖上的中國》聚集在烹飪上的時間並不多,更多的畫面是在展現勞動者如何捕獵、挖掘,加工,製作自然饋贈的食材,整個過程看上去充滿了人文氣息,夾雜着勞動者為生活、為生存
第220節 『吃貨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