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我看來,這恰好就是明朝的魅力之所在。
歷數華夏諸朝諸代,有晉之風雅,唐之盛世,宋之浪漫。但余唯獨愛明,究其原因無它,只為其十個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國都選在強敵鄰近,這就是「天子守國門」。亡.國之君崇禎,寧願上吊也不離開京師,便是「君王死社稷」。
明朝的開國天子,是泥腿子出身。熹宗皇帝,大字不識。算得上是君主文化最低的一個王朝。明朝的賦稅收入,遠遠低於唐宋,甚至比之後的清朝都要低,算得上是最窮的一個王朝。
但它的魅力就在於「骨氣」二字。大明終其一朝,未曾有過和親,賠款,割地,納貢之事。就算是土木堡之變的時候,瓦剌提出用財物換取英宗歸明,大明也沒有同意。
所以國都選在京師,這也恰恰好是大明的骨氣體現。
此時此刻,京師城樓下,十數萬大軍環飼。而京師城樓上,參與守城之戰的,卻只有四萬多人。
還有三萬多兵馬,王守仁和楊一清,都指揮不動。那些是京營裏面留下來的兵馬,因為見到京師情況危急,所以起了異心。
江夏沒有回來,王守仁和楊一清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些京營的兵馬。現在唯獨希望的,就是他們不要在這個時候叛變才好。
京師城樓下,攻城的大軍已經進攻了十幾次。城樓上的守城士兵死傷慘重,他們的死傷,同樣也不輕。
現在雙方陷入了拉鋸戰和消耗戰中,誰先挺不住崩潰了,誰就輸了。
出動大軍攻城,這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耗費的精力、糧草、兵力、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如果三路大軍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輕易是不會罷休的。
而京師守城的士兵已經疲憊不堪,外加城中的隱患。王守仁和楊一清每一天都過得忐忑不安,他們只希望,江夏快點兒回來!
第六百零五章 江夏快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