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現在楊一清現在的心情,那只能說是情節顛覆的太快,他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已經栽了。
看着眼前欠條上明晃晃的「九千兩」,楊一清心理第一次有了一種苦澀的感覺。
眾所皆知,明朝官員們的俸祿是出了名的低。將明朝與宋朝相比,明朝一位內閣大臣的年俸甚至還比不過宋朝一個小小縣太爺的年俸。當然,也許有熟知明史的人會說明朝官員們有許多非正式的收入,例如像火耗銀子之類的東西。
所謂的火耗,指的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而這些多徵收的錢銀最終都落在了官員們自己的口袋裏。當然,地方官收了銀子也不可能完全就自己拿了,必須還得往上頭打點,這就是所謂的攤派。若是打點不到位,那麼他那個官職也就做到盡頭了。
但要清楚,徵收火耗銀子指的是大部分官員的行為。這並不代表楊一清也這樣做了。
在大明朝立朝的理念當中,官員就應該是恪守儒家道德規範的君子,即使俸祿微薄,也會秉公辦事,不計私利。這樣的要求大部分人自然做不到,不過曾經五次彈劾貪庸總兵武安侯鄭宏,並主動裁減鎮守中官費用的楊一清來說,這正是他一向的為官宗旨。
如果楊一清要是有銀子,何至於女兒看中古琴與人競價竟然連一千兩都拿不出來?
九千兩。楊一清默默地計算了一下自己的俸祿,再加上當官這麼多年因禦敵有功得到賞賜從而存下的一點銀兩,自己恐怕得省吃儉用三年多才能將這九千兩還完。
楊一清咬咬牙在欠條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用伸出大拇指在印泥上沾了一下,在欠條上按上了自己的拇指印。
見到楊一清真的在欠條上簽了名,江夏心裏倒是頗為佩服。他笑着拿過欠條小心翼翼的將墨汁吹乾,然後將欠條摺疊上放入自己懷中。
江夏笑着說道:「楊大人,您還是咱們這兒第一個簽了單的二品大員呢,真是榮幸榮幸啊。」
楊一清哭笑不得,不過事已至此他也不願再去多計較,只是十分真誠地說道:「江公子,在下雖然是二品官員,但是俸祿並不算太高。方才我計算了一下,要還清這九千兩的欠款恐怕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行。」
江夏聽了楊一清的話後微微怔了怔,他仔細地打量了一下楊一清。江夏能夠肯定,楊一清並沒有開玩笑,也不是故意推脫。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想不到一個堂堂二品大員竟然會為了九千兩而犯愁。
江夏微微一笑道:「楊大人,恕我大膽猜測一句,您這次前來並非只是想要為令千金出頭吧?可有其它事找在下?」
通過江夏對楊一清的觀察,他覺得楊一清並非是一個不講理的人。如果真的不講理,他也無法用言語將其逼入必須得簽下欠條的絕境了。一個並非不講理的人又怎麼會做出一個不講理的行為?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怎麼有了名偵探柯災星的趕腳?)他如此大張旗鼓的來這裏找自己有其他的目的,於是江夏開口詢問。
江夏這麼一問楊一清頓時驚了一下,被江夏一頓打岔他都險些忘記了,自己前來是想找江夏詢問該如何解決修築邊防銀子不夠的問題。這才是重中之重,與那區區九千兩相比,這根本就不算什麼事兒。
想起這個,楊一清立刻起身對江夏行了一禮道:「江公子的確聰明絕頂,楊一清前來確是有要事想找公子請教。」
「想問什麼就問唄,整這個多事,弄這麼大的陣仗出來幹嘛?」江夏翻翻白眼,吐出四個字:「自討苦吃。」
楊一清老臉一紅,乾脆不去接江夏的話,而是直接提出自己的問題:「江公子,聽聞你組建善仁會,幫當今皇上解決了河南賑災銀和北方邊軍軍餉,請問可有此事?」
江夏點了點頭。
楊一清精神頓時一振,他面露喜色趕緊問道:「那江公子,在下有一個問題向找你請教。在下官仁甘陝總督,下轄延綏、寧夏、甘肅三地。此三地乃是防止蒙古人入侵中原的要塞,故而我意欲將此三地連成一線,修築城防以防止蒙古人入侵。若是此舉得以成功,至少可保證以後蒙古人不會輕易進入甘陝之地了。
不過我計算了
第五十一章 條件(第一更,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