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拙言,我何嘗不知道靠着舍粥救濟災民,其實就是在等着看他們死啊。不過暫時又想不到什麼別的主意,我才讓雨帥把你找回來,沒想到拙言果然是頭腦敏捷,竟然能想到用未來的東西進行抵押,這可是一大創舉啊。」
王永江對張廷蘭的主意是讚不絕口,不過張廷蘭卻苦笑着搖搖頭:「永江先生,其實說白了就是讓他們變相成為農奴而已,算不得什麼進步,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幫助農民,還要從土地上面下手,這才是最重要的。」
「說得沒錯,中國早就有耕者有其田的主張,清丈田畝只是第一步,如果能做到平分土地,讓所有人都成為土地的主人,這個國家才能強大起來。」
對於王永江有這樣的看法,張廷蘭一點都不奇怪,中國曆朝歷代都在土地上面轉圈,多少人都主張抑制兼併,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卻需要彌天大勇,畢竟要和整個階層對抗,所有靠着土地食利的地主都會拼命的。
「永江先生,依我看東三省地廣人稀,可利用的荒地不計其數,土地問題還不急迫,我們迴旋的餘地還很大。所以我們可以使用經濟手段,調整利益得失,一面組織農民廣開荒地,修建大量的水利設施。一面制定法律限制地租,扶持工商,雖然利益槓桿的調節,讓資金流向工商,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一舉解決土地問題。」
「拙言,你要組織這些災民開荒屯田,就是打算實現這個想法吧。」王永江笑着說道:「你的想法一向不錯,不過這件事情你想簡單了,光憑着利益調節。就能讓地主放鬆對土地的追求麼?這是你一廂情願啊,明清以來,晉商和徽商手握大筆的財富,他們靠着經商能賺幾十萬的銀子,結果他們不還是會花費大筆的資金購買土地,守着幾千兩的地租麼?」
以末斂財,以本守家。傳統的力量是何其強大,已經深入到了骨髓之中,哪怕土地的收益再少,也會有大量的商人趨之若鶩。就算到了後世,已經無法購買土地,中國人不還是熱衷房產嗎,這也是對土地痴狂的一個體現。
張廷蘭原本也想過這個問題,以為只要利益驅使。就能水到渠成,成功的讓地主放棄土地。聽王永江這麼一說。真的有些想當然了,傳統的力量往往是難以扭轉的。
「永江先生,我們在建立開墾荒地的時候,不妨參照西方的農場模式,用新的管理方式,這樣產出更多。成本更低。我們用新的農場模式同地主的租佃模式對抗。農民在我們這邊賺得錢多,而且更有尊嚴,自然就能迫使地主進行改變,或者是也變成農場模式。或者是被淘汰掉。」
王永江想了想,笑着說道:「這個辦法就是逼着地主去改變啊,而且能培養出新的農場主階層,只要他們實力足夠強大,就會自動和地主發生對抗和爭奪,我們再做什麼事情,阻力就會小很多。拙言,這次的災民就託付給你了,你一定要把農場模式搞出來,以後奉天大規模的改造農村,你這就是試金石。」
農場主和地主都是靠着土地為生,但是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農場主是在工業條件之下產生的,他們要對土地進行管理,要組織農民進行生產,要為自己的產品找到銷路,簡單地說農場主就是特殊的工廠主,而農場之中的農民就是特殊的產業工人。
而地主則不然,他們只是把土地交給佃農,自己什麼都不管,只是到了最後,收取地租,更像是高利貸者。誰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其實一目了然,東三省有廣袤的土地,而且平原居多,擁有建設農場的條件,因此張廷蘭對自己的計劃充滿了信心。
王永江這次到了遼陽之後,想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只是解決一個民變這麼簡單,而是要找出農村的問題,然後再找出解決的方案,和張廷蘭談了一會之後,王永江覺得自己終於有了一些思路。
「拙言,咱們先看看那些災民吧,你想把他們買下來,還要他們願意才行啊。」
張廷蘭和王永江一同到了遼陽城外的臨時安置點,這裏聚集了將近一萬名災民。張廷蘭到這個世界之後,一直生活在繁榮的奉天,對於這個時代的貧窮落後還沒有太深刻的感觸。
不過現在眼前所見,卻是徹底震驚了他,到處都是衣衫襤褸的災民,破碎的衣衫掛在嶙峋的骨架上面,身體乾瘦乾瘦的,似乎除了皮就是骨頭,沒有一絲肉
第一百二十八章 賣身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