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窩尼亞這個在歐陸版圖上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區——事實上現在也很不起眼,但是在東岸人眼裏,這個地區的名字卻如雷貫耳。這得益於國內多達兩萬三千餘人的立窩尼亞移民的存在,普通東岸人對這個詞已經是耳熟能詳了。
里加,這座始建於1201年的城市,位於道加瓦河入海口處,是立窩尼亞地區的明珠城市。城內比較著名的建築有建於13世紀的聖彼得大教堂、始建於1211年的多姆斯基大教堂以及曾經的統治者的象徵——騎士團堡。
各方貨物在這個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的城市內匯聚,如本地的木材、糧食,俄羅斯的皮貨、蜂蜜、蠟、繩索,普魯士的琥珀,荷蘭的布匹,英國的呢絨,德意志的葡萄酒,斯堪的納維亞的魚等等,有時候甚至還會有來自東方的貨物被阿拉伯商人攜帶着出現在這座城市內。然後,這些貨物又通過荷蘭或漢薩同盟的船隻運到瑞典、波蘭、丹麥、德意志、法蘭西、英國等地進行出售,而本地的商人和封建領主們則在此過程中享受到了豐厚的收益。
東岸人的商館,正設在城內風景秀麗的道瓦河畔。自從十多年前立窩尼亞地區被瑞典吞併以來,本地的發展就一直相當緩慢。沉重的賦稅、無休止的戰爭極大地摧毀了本地的經濟基礎,男人們也被瑞典軍隊大量徵發從軍,很多人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不過這一切並不關東岸人什麼事。得益於和瑞典還算良好的關係,東岸人在這裏設立了一個商館。不過這個商館所經營的業務範圍相當狹窄——為了不觸怒在此地有重大商業利益的英格蘭、荷蘭以及漢薩同盟。東岸人的商館主要從事進口業務。進口蠟、銅、鉛、石墨、牲畜等貨物;而出口就少多了。主要是一些染色皮具和少量高檔染色布、印花布。可以說,如果單從功效上來說的話,東岸人完全沒必要在里加設立這麼一個堪稱雞肋的商館,不過如果你知道這個商館最重要的功能後你可能就會理解它為什麼一直存在到現在了。
自從三年多前設立後,里加商站最主要的任務從來就不是進行貿易,而是搜羅人口!眾所周知,無論是鄰近的波美拉尼亞、普魯士、立陶宛,還是立窩尼亞本身。歷史都不是很長。早在12世紀,條頓騎士團才在教皇的支持下向德意志以東進行殖民拓展,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征服德意志地區以東的異族部落,如波美拉尼亞人、普魯士人等等。在征服了這兩個地區後,13世紀上半葉,條頓騎士團在里加大主教阿爾伯特創建的聖劍騎士團的邀請下,進駐立窩尼亞地區,然後開始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後來丹麥以及一些瑞典天主教領主也加入了這場殖民行動。
經過三百多年的殖民發展,條頓騎士團已經成功地將波美拉尼亞、普魯士德意志化,並使他們改信了天主教。但由於立窩尼亞地區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易手。不論是德國人、丹麥人、瑞典人、波蘭人、立陶宛人還是俄羅斯人,都曾經統治過這裏的部分或全部地區。因此德國人對此地的殖民與同化屢屢被打斷,一直沒能成功。而此地雜居的各部落如早期的利維人,後來的庫洛尼亞人、薩莫吉希亞人、斯米伽聯人,以及現在的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等,文明水平一直很低。比如其中的薩莫吉希亞人、愛沙尼亞人,甚至基本上都沒有宗教信仰,而拉脫維亞人雖然很多人信仰天主教、東正教,但改信時間都很短,信仰也很不虔誠,因此正是東岸人絕好的吸收、同化對象。
文明發展水平低、無宗教信仰,在如今的歐洲,你到哪裏去找這種人?也就只有處於歐洲東北角蠻荒地帶立窩尼亞地區還存在着數十萬這樣的部落居民了。而且,這些地區邦國林立,歷史上又多次被外族入侵統治,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國家。當地居民也沒這個國家意識,甚至很多人都說不清楚自己是哪個民族的人,這樣的人東岸不大力引進難道去引進那些民族自豪感極強的法蘭西人不成?
里加的街道說實話有些侷促,但人流量着實不小。高摩站在商站二層的窗口,朝下方望去,只見狹窄的街道上到處是身穿民族服裝走來走去的列托人(拉脫維亞人),他們的男人穿着麻布編織的長褲以及胸前繡着花的襯衫,而女人則身着長裙、繡花襯衫和美麗的披肩,有的人頭上還帶着小白帽。
&異於西歐拉丁世界的服裝風格和民族文化。」高摩輕輕嘟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