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一聲汽笛聲響起,「雜貨商店2號」食水補給船緩緩停靠在了一條木質碼頭邊。這裏是麥哲倫海峽內的火地島西側、後世智利的亞爾托港附近,「雜貨商人2號」在經歷了艱難的航行之後,穿越重重迷霧和大浪,才終於停靠在了這座用原木臨時搭建的簡易堡壘上。
&次我真要去道觀里上香了,真是嚇死我了!」一上岸,擔任「雜貨商店2號」船長的姜耀輝少尉就直嚷嚷,而跟在他後面的幾位船員們也深以為然,一臉後怕的表情。原來他們在靠近目的地還不到半天航程的時候,夜間航行的船隻與一座不小的冰山擦肩而過,嚇得沒能及時發現這座冰山的眾人事後直抹汗。
開什麼玩笑?自己那種由紅檀木製造的船體即便再堅硬,不說撞上冰山這種龐然大物,就是撞上巨大的浮冰都是立時散架的命。可以想像一下,在一片漆黑、西風怒號的早春寒夜,一群落水的水手無助地掙扎在冰冷的海水裏,只一會兒就被浪花捲走了。
碼頭上有一些建築——清一色的木結構建築,一些穿着牛仔布工作服的人正三三兩兩地走出木屋,用略顯興奮的目光打量的新來的這艘船。
這艘船他們都認識,海軍第一艦隊的一艘食水補給船,多次往返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在她的姊妹艦已經相繼在海峽里沉沒了兩艘後,這艘船依舊神奇般地連根毛都沒有傷到。今天凌晨的那次與冰山擦肩而過算是他們最接近死神的時刻了,但他們依舊依靠好到爆棚的運氣躲過了這一劫。不得不說有時候他們的命真的是很硬。
每次補給船的到來都將為這座被命名為山毛櫸堡的微型定居點帶來大量的補給品。當然還有一同搭船而來的新一批移民——本地的居民們統一稱之為「倒霉鬼」。意思是這幫傢伙是如此之倒霉,以至於和他們一樣被發配到了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城鎮被既然被稱之為山毛櫸堡,顧名思義,自然是因為這座城鎮的周邊全是密密麻麻的山毛櫸森林了,甚至於,這座城鎮本身就是開闢在一小片山毛櫸樹林上的。
根據東岸農業部的初步勘察,在南巴塔哥尼亞一直延伸到火地島南部的廣大區域內,分佈着大量的南殼斗科森林。這些橫貫整個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森林面積極為廣闊。由假山毛櫸屬的兩個種類構成:相對矮小的南極假山毛櫸(常綠)和高大的矮假山毛櫸(落葉樹,亦有少量樺木樣矮假山毛櫸)。這些樹種普遍能長到20多米高,高的可能會有30米左右,它們能生長在貧瘠的土地或土壤層比較薄的山間,生長速度極為緩慢,往往需要兩百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長成,因此木質極為密實。
後世智利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時候就開放了這些林地的採伐權給私人及國外公司,曾經讓火地島及整個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南殼斗科森林面積急劇減少。不得已之下,智利政府開始採取保護措施,而美國高盛集團在2004年的時候也買下了一片林地贈送給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建立了卡魯金卡自然保護區,以維持那裏的自然風貌。
當然在17世紀的火地島。這裏依然是一片毫無開發痕跡的處女地。茂密的森林、美麗的野生動物和清澈甘冽的河水,再配上遠處白雪皚皚的群山,不由得讓初來此地的人覺得這裏就像個人間仙境一般。
不過現在東岸人來到了這裏,與他們一同到來的還有45個本土移民和33個流放犯人,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面只有七個女人。這些移民依靠海軍送來的部分物資和裝備,開始在沿海圈定的地點砍伐樹木,搭建營地,並在入冬前成功地建起了一片能供數百人居住的微型村鎮——一個在規劃中將以伐木和畜牧為生的小型城鎮。
而在剛剛入冬的時候,海峽北面的麥哲倫情報站又支援過來了五十名巴塔哥尼人。這些身高普遍達到兩米二左右的高大漢子來到島上後,二話不說先建起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道觀,然後緊接着就舉行了宗教儀式,讓定居點原本的那些來自托斯卡納的意大利天主教徒們極為側目。
各項設施都建設得差不多後,十月中旬雪剛停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走出木屋,然後逐步清理起了村鎮內外道路上的積雪,準備為接下來的伐木工作做好準備。這裏的木頭都是為北面阿勞坎自由市的太平洋造船廠所提供的,那家船廠目前還處於籌建期,人員、裝備什麼的都還沒到位,就連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