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略機遇期(四)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略機遇期(四)

    1652年8月15日,羅洽港。

    西里古站在碼頭上租用的一處貨棧內,仔細觀察着羅洽紡織廠那邊最新送過來的一批成品。這是該廠利用廢絲經特殊工藝處理後生產出來的絹紡綢,西里古仔細看去,只見手裏的這塊綢布的色澤還算明麗,手感也比較柔和,看得出來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紡織品了。

    「很不錯的織物。」西里古判斷道:「與長纖維的絲綢不同,但這種短纖維的絹絲也有其獨到之處。如果好好宣傳一番的話,我們甚至都不用降低價格,就能把這種絹絲紡成的布匹也一樣銷售出去,真是不錯。」

    西里古手裏的這種絹紡綢是東岸人依據移民而來的意大利、大明絲紡工人的建議而研製的,前後歷時數年。之所以要搞這麼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半機械化的梳毛機、紡紗機和織布機要重新設計、試驗、定型,這個周期可就拖得長了。說實話,要不是工商部撥下來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的話,幾年時間很可能是不夠搞出這種絹紡機械的。

    當然了,既然這種機械是由東岸共和國出資贊助的,這裏面也沒熱那亞人任何事情,故這種新機器的專利技術也保留在新成立的羅洽絹紡廠(工商部100%控股),部分生產任務也由這家廠來,只有涉及到歐洲市場特殊需求的款式,才會交由羅洽紡織廠生產——以向羅洽紡織廠出售絹絲的形式。


    此刻西里古手頭拿着的絹紡綢就是羅洽紡織廠生產的,他們從羅洽絹絲廠購買絹絲(其中很多是被印染過的),然後紡成歐洲市場上需求廣泛的綬帶、披肩、圍巾、手套、襪子等等物件,最後通過熱那亞人的渠道銷售到各地——主要是大西班牙市場(西班牙、南尼德蘭、那不勒斯、帕爾馬等地)。

    而生產這種絹絲的原料呢,說穿了其實很簡單,而且都是些價值很低的東西,比如繅絲工藝後留下來的繭殘留物、不能連續退繞的受損繭、捻絲過程中正常的棄料等等。這種被統稱為廢絲的東西,在人工養蠶及繅絲過程中比重很大,往往在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間。也就是說,人工飼養蠶所產的絲裏面最多只有一半(很多時候只有30%-40%)可以用來繅絲。剩下的都是廢絲。

    既然廢絲的比重這麼高,那麼棄之不用委實怪可惜的,因此,在17世紀世界上所有養蠶的地方(大明、波斯、印度、意大利、法國等地)。當地人都開始了對廢絲利用的研究。在這其中,法國、意大利因為養蠶規模小得可憐而忽略不計,印度主要是野生蠶絲,也可以棄之不談,單就說大明、波斯這兩個養蠶有一定歷史且還有一定規模的國家。他們兩者對廢絲的研究利用的程度就截然不同。

    波斯人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在這方面一直沒能好好利用起來,以至於在東岸人前往阿巴斯港貿易的時候,可以用幾乎白撿的價格買到大量的廢絲;而在大明就不同了,在剛剛恢復生產秩序沒兩年的寧波府,黃儀在各縣收購生絲的時候,當地蠶農、商戶手裏的廢絲可都是算錢的,只不過價格略次一些而已(因為廢絲處理起來較為麻煩,工序很多,生產成本較高)。絕沒有讓你白撿的機會。

    而東岸人處理廢絲的技術,最初也是從這些大明移民(另還有少許技術較為精湛的意大利蠶農,他們對養蠶、繅絲的研究也很深,尤其是對蠶的病蟲害方面研究的書籍,在後世清朝時還流入了中國,讓中國人取長補短,好好學習了一把洋人是怎麼養蠶的)那裏學來的。只不過明人是代代相傳的手工技術,而東岸人則是在吃透這些工藝後進行機械化設計,以使得整個過程更加簡便、快捷,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大的效益。

    在這個過程中,給廢絲脫膠的工藝——將廢絲先浸泡幾天,接着在鹼水中蒸煮,然後粗濾、清洗、曬乾——很難用機器來進行生產。故這一步還是需要工廠工人們手工給廢絲去除黏性物質;脫膠工藝之後便是梳毛和紡絲了,這些專用的機器與棉紡織機器差異不小(因為纖維程度不一樣,物料特性也相差很大),但經過多年設計改進後目前已無大礙了,基本能夠正常梳理、紡絲。

    而在後續的織造過程內,東岸人一樣研發了大量新式機械。比如半機械化、半手工化的提花機等等。當然了,這種機械和羅洽紡織廠的機械區別不大,可以認為是一種機器。真正差別大的還是前道工序,即梳綿機和紡紗機,目前自然科學研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略機遇期(四)  
孤獨麥客推薦:  晚唐浮生  晉末長劍  
隨機推薦:  斗破之無上之境  星辰之主  神級修煉系統  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360搜"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