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新事物,而不是如同歷史上那樣麻木不仁地不甚重視。
再者。以莫三這幾日逛倫敦周邊農村的情形看來,對於進入工業社會的其他要素的準備方面,英國人也已經在有意無意中開展了很多年了。比如廉價、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就這些天的所見所聞以及歷史上了解的有限資料看來,對英國工業至關重要的圈地運動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很多個年頭了——倫敦近郊大概是最先開始的那一批了,據莫三觀察,周圍地區的村莊被大量消滅,大批農民失去生產和生活資料,然後不斷遷徙、流浪,有的變成了農業工人,開始了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更多的則湧入了工業領域,充當鄉村製造業或城市服務業的廉價勞動力。
其實根據歷史上記載,早在15世紀20年代,英國農村每年遷移的人口就佔到了總農業人口的15%(大部分從一個鄉村遷移到另一個鄉村,少部分從鄉村遷移到城市);而到了17世紀,這個比例就已經緩慢上升到了30%,有的村莊在10年內,其居民變動率竟然達到了50%,令人咋舌不已。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在於英國土地貴族的先天稀少及後天廝殺導致的勢力大減,農民沒有被充分束縛在土地上,這才是英國鄉村資本主義手工業的日漸興盛的最主要因素——英國真的是特殊的。
圈地運動始於15世紀,但最初僅僅是少數人的行為。1455-1607年,只有50萬英畝的農地被圈佔。只佔當時英國農用地總面積的3%;但是在1600-1699年間,英國資產階級商人和開明貴族,加起來一共圈佔了佔英國此時總農用地面積(約3000萬英畝)24%的土地,可見圈地運動在17世紀的英國是呈加速趨勢的。這得益於英國迅猛發展的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工場。
圈地運動製造了大量的赤貧階層,因為合併圈佔後的土地上,無論是種植穀物還是放牧羊群(大部分用來牧羊),都只需要大約以前五分之一的人手,被趕出自己土地的農民們四處流浪。最後落入了工場主們的手裏,開始為他們日以繼夜地生產各類商品。
蘭開夏郡的紡織業和採煤業、伯明翰的黑鄉鐵工業區、威爾斯一帶的鉛錫礦開採等等,因為這些人口的湧入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英國的工業水平也在此時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此外,很多湧入城市的失地農民們進入了皮革加工、建築、玻璃、造紙、造船、煙草、海產品加工、榨糖、金屬加工等行業,為這些行業提供了充足的人手。而其中的皮革、建築、造紙、造船、金屬加工與毛紡織一起,號稱此時英國的六大支柱產業,這些產業此刻正在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的雙重滋潤下,獲得高速發展。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這真的不是偶然的。」想到這裏。莫三嘆了口氣,暗自尋思:「以前僅僅是看書本上寫的東西,觸動還不是很大,甚至有些不以為意。可此番到了英國走馬觀花地看了這麼一遭,卻發現真的時不我待啊!英國再這麼發展下去,等資本、科技和制度都齊備後,發生工業革命是必然的事情,而不是像後世有些人認為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是偶然事件。如果英國工業革命是偶然的,那那些勞動力被大量束縛在土地上的封建國家豈不是可能性更低?更何況現在被我們國家這麼一搞,蝴蝶效應之下。英國資產階級只會比歷史上更早做好進入工業社會的準備,這可真是個令人頭疼的事情呢。」
「必須想辦法遏制英國,最好是在英國人茫然不知的情況下遏制他們,該怎麼辦才好呢?」莫三開始了琢磨。
從市場方面遏制?具體措施呢?暗地裏給荷蘭輸血。讓他們更有本錢與英國人爭奪市場,減少英國工業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可問題是,體量大到荷蘭這個級別時,小小的東岸又怎麼輸得起血呢,荷蘭人又會領情麼?
那麼就從制度方面遏制?這恐怕需要英國重回查理一世時代,可現在議會中大量充斥着資產階級分子。保守貴族幾乎被一掃而空,這個恐怕比給荷蘭輸血還要難啊!
想來想去,莫三始終不得要領,因為他悲哀地發現,以東岸現有的實力,想要遏制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真的有些力不從心,這讓他的心裏充滿了挫敗感,明白了什麼是歷史大勢,什麼是人力有時盡。
「不管怎樣,再難也要做下去。」莫三暗暗下定了決心,打算回去就給執委會寫密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