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合了運輸隊後,總人數膨脹到了兩百多,在人煙相對稀少的西北山區已經非常了不得了。整支隊伍在神都區補給完畢後,便一路向西,進入到了風景如畫的明鏡區。
明鏡區現在大概是洛陽府範圍內不多的大規模墾殖的農業區了。因為這裏的水資源十分豐富,不像南城、北城那樣嚴控農業用水,明鏡這邊基本是不管的。區政府所在地是小苑鎮,位於後世卡洛斯帕斯鎮附近,明鏡湖南岸。而在北邊的拉法爾達、卡皮亞德爾蒙特一帶,分別還有兩個定居點安業鄉和興業鄉,都是農業定居點,以種植糧食、瓜果、菜蔬為主,為正在東邊主城區搞建設的隊伍及行政官員提供食品,減輕外來運輸壓力。
但也不是沒人指責明鏡區的這三個農業鄉鎮「喪心病狂」的農業生產行為。他們堅持認為,洛陽府最主要的水源就是明鏡湖與鈴蘭湖,都是靠發源於山間的河流小溪艱難匯集而成的,如果驟然開展耗水嚴重的農業生產活動的話,可能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
應該承認,他們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洛陽府尹趙科在仔細評估後,最終定下了在這三個鄉鎮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原則。這意思很明白了,就是不發展農業是不可能的,但過於耗水的農業也不可行,因此穀物種植主要以小麥為主,瓜果菜蔬之類,則從南錐甚至南非一帶延聘專家,親臨指導,發展節水滴管技術,以最大限度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朴世堂一行人在小苑鎮一帶看到的便是黃澄澄的麥田。去年秋天種下的小麥這會已臨近收穫,農戶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趁着天氣還不錯的當口,一口氣將小麥收割、打穀、揚曬、入倉整個流程全部搞定,然後再安安心心種點其他短生長期的農作物,增加點收入。
朴世堂本來想參觀下東岸人搞的節水農業的,但仔細想了想,好像朝鮮全境都沒有哪裏嚴重缺水的,因此便作罷了。日後編寫《東行錄》時,頂多把這件事當做逸聞趣事記錄進去,讓大家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就足夠了。
離開小苑鎮後,隊伍轉向西北,繞過臥龍山脈北沿,進入到了一片高地平原之中。臥龍山脈就是後世孔多雷斯山脈,縱貫兩三百公里,如同一條臥龍一般,將西邊的高原與東邊的洛陽府隔為兩個世界。對了,明鏡區所在的奇卡山脈被東岸人命名為明鏡山。明鏡山與臥龍山一北一南,大體上組成了洛陽府西邊的屏障,同時也阻隔了與西邊山脈地區的交流。
高地平原上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定居點就是位於後世薩爾薩卡特小鎮附近的厚載鄉。這個定居點人不多,純農業經濟,與南邊的厚德鄉(位於後世庫拉布羅切羅鎮)一起,像兩個鐵甲衛士一般,將這片被擁翠山(波喬山脈,位於西邊)、臥龍山(位於東邊)、飛鷹嶺(希甘特斯山脈,位於北邊,薩爾薩卡特以西)三座大山包圍起來的平原牢牢卡住。從軍事角度來說,守軍確實只需在厚德、厚載兩地修建要塞,構築防禦工事,便可以讓敵人寸步難行。
因此,目前唯一一條縱貫平原的簡易公路,也是從這兩地進出的。朴世堂等人從厚載鄉進入,然後從厚德鄉離開,一路還算輕鬆愜意,畢竟是平原嘛!
值得一提的是,厚德鄉是一個礦業小鎮。因為在臥龍山脈中發現了儲量還算可以的鎢礦的緣故,國家開拓總局遂在這裏設立了一連串的定居點,花費大代價試圖開採鎢這麼一種如今在全世界都十分稀有的金屬礦物。這幾個定居點分別是廣利鄉(位於後世多洛雷斯城附近)、修業鄉(位於後世聖羅莎德孔拉拉附近)、崇業鄉(位於後世孔卡蘭小鎮附近),算上厚德鄉,一共四個定居點,都是為採礦服務的。工人們在山裏採礦,然後運輸到鎮上進行粗加工,同時這裏也是山里礦區的補給點,雖然現在鎢礦的開採工作還未正式展開,這些鄉鎮也只有少少的一點農業人口定居着。
當然朴世堂使團一行人也會沿着這條可以隨時補給的路線行走了。12月10日,他們離開了厚德鄉,便一路向南,經廣利、修業、崇業三地,最終於12月17日抵達了通利鄉(位於後世托拉馬小鎮附近),一個由陸軍設立的軍事哨所兼馬場。在馬場這邊,他們支付了費用,更換了一批馱馬,然後繼續上路,抵達了離開洛陽府後遇到的第一座大城市大同鎮(原西班牙殖民城市聖路易斯)。
平心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