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海上,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紅橋」號孤獨地航行着。
「紅橋」號是一艘有故事的船。事情發生在幾年前,當時另一家老牌的東印度公司(全稱「倫敦商人的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0年12月31日,下文均稱之為「老東印度公司」)在泰晤士河扣押了打算前往印度貿易的「紅橋」號,隨後引爆了英格蘭國內對老東印度公司非常眼紅的商人們的憤怒,他們認為老東印度公司無權扣押「紅橋」號。
國會為此舉行了辯論,結果是「任何英國公民都有權與東印度群島進行貿易」。由於國會的權利高於王室,因此老東印度公司手頭的那張王家特許狀自然也就作廢了,他們不再具備壟斷東印度貿易的權利。
不過,國會的辯論結果其實也是一個笑話。前面還宣佈任何人都有權進行貿易呢,但其實這只是為了扳倒老東印度公司壟斷權的冠冕堂皇的漂亮話而已,實際操作中根本不可能的。國會後來通過了一個法案,即在1698年認購了特定政府公債(總額200萬鎊,實際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買的)的商人們,將有資格組建新的東印度公司。
新的東印度公司名叫「英格蘭東印度公司」,在去年(1698年)成立,並在年底之前派出船隻組織了第一次貿易航行。有意思的是,新的東印度公司有大約六分之一的股權是由老東印度公司掌握的,因為他們投資了31.5萬鎊。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英國資本家之間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關係,一切都是錢在作怪。
「紅橋」號是在聖誕節前離開泰晤士河的,船艙內除裝載了大量商品外,還有50名被僱傭的英國退役陸軍官兵。他們現在已是新東印度公司的雇員,任務是協助公司的商務代表前往印度建立商站,並伺機擴大影響力。
毫無疑問,兩家東印度公司雖然關係不清不楚,有很多股東根本是同一人,但說到底還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競爭。老東印度公司現有的商站、代理人、貿易渠道自然不可能交給新的公司,新公司無奈,只能從頭建立起自己的那一份。這不,「紅橋」號所載的50名軍人就是前往孟加拉建立新據點的。這個據點將以採購硝石、胡椒、椰子、寶石、香水為主要經營任務,同時想辦法控制當地的軍閥,為新公司所用。
「紅橋」號經過幾個月的航行後,曾經在青島港靠過一次岸,出售了相當數量的威爾斯白煤。這種煤炭東岸海軍非常喜歡,每年都大量採購,為此東岸本國煤炭生產商曾經諷刺過海軍「太嬌貴」不過在鬧煤荒的現在,東岸煤礦的日子愜意得很,他們並不愁煤炭賣不出去什麼都要用最頂級的。
英國人賣完煤炭及部分其他商品後,船艙基本已經空了。隨後,他們又在東岸人這裏採買了大量優質刀劍、鎧甲、火槍、大炮,打算運到印度去販賣。這些武器,比英格蘭本土生產的便宜,質量還好,規格還統一(基本上零件都可以互換),作為一家私人貿易公司,真的沒有理由不買東岸貨。
似乎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東岸人才對英國人在印度的活動異常寬容,甚少表現出敵意。這一個是因為他們在當地的實力有限,印度又太大,不可能壟斷所有貿易。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英國人從東岸這邊採買大量商品至少武器和金屬類製品大頭是在東岸採購販賣到印度,充當了東岸商品事實上的代理商。對於那些實業企業來說,幾乎沒有太多區別,誰買不是買啊?英國人自願充當代理商,衝鋒陷陣銷售商品,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唯一可能有點微詞的,大概就是一些東岸貿易商人了,但他們的聲音不夠大,影響力也不夠強,暫時還改變不了局面。
「紅橋」號在海上航行了兩天後,緩緩開進了桅檣如林的開普敦自由港。老東印度公司在這裏設有商站,新東印度公司之前也已經派人(從老公司挖了幾個牆角)在開普敦重金購地,建起了一個辦事處。辦事處的負責人是老東印度公司職員傑克查爾德,該學術家族年青一代的佼佼者。
「道格拉斯船長,經歷了幾個月的驚濤駭浪,您還是如此榮光煥發。」穿着一身東式服裝,手裏搖着把摺扇的查爾德笑着說道。
「經歷了幾年的東岸學習、生活,您已經成功地變成一個東岸人了。」道格拉斯船長隨意地坐在一張椅子上,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