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年2月2日,東方港內,鼓號齊鳴、鑼鼓喧天,一支規模不小的海軍艦隊,在輪換回國的韓德智海軍少校的率領下,正緩緩離開碼頭,南下朝鹽城港駛去。
他們這支艦隊有兩艘「八月十日」級戰列艦、四艘隸屬於交通部部的蒸汽機帆船、兩艘食水補給船、兩艘彈藥補給船、一艘修理船、一艘運煤船、一艘運兵船、一艘醫療船,如果再算上閃亮登場的「東岸人」號三甲板戰列艦的話,總計十四艘艦船總噸位高達1.8萬噸,載運了足足一個營的陸軍兵力和大量物資(此外還有一些流放犯人),去到哪裏都能掀起滔天巨浪,畢竟,這支艦隊的實力太強大了。
2月8日,全艦隊抵達了海陵港海軍基地,在進行一番補給後——順便也將部分技術人員和物資卸了下來——艦隊便離開碼頭,緩緩駛向東南方海域,然後在附近十多艘捕魚船的歡呼聲中,捕捉到了西風,堅定地向東駛去,目標:南非大圓港。
3月12日,在躲避了中途一場暴風雨後,被吹得七零八落的船隊狼狽地駛進了大圓港,然後進行了緊急修理與補給。這個著名的港灣如今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數量高達兩萬餘的黑人(含黑八旗旗民和奴隸)勞工正在開挖一條通往貝格河的水渠,以將那邊相對充沛的河水引一部分到大圓港後方的農業地帶,支持這邊發展蔬菜種植、果園等農業,為海軍及民用船隻的來往補給提供方便——這是一項利在千秋的大工程,水渠全長超過二十公里,使用蒸汽抽水泵提供動力,是河中地區的重點項目。
第七混成營1400餘名官兵也趁機下船進行了一番休整。這個以原南鐵護路隊第一大隊為核心編組而成的新混成營,將集體前往遠東換防,營長是廖逍遙;至於原本遠東的部隊,將就地改編成第八混成營,營長張旭東少校,在遠東地區補滿缺額後返回本土駐防。
八個混成營規模的陸軍,已經是執委會能夠給出的最大程度編制了,估計戰爭結束後部分營頭將會削減兵額,變成不滿編的架子營,不然這軍費開支實在浩大,政府財政支持不起。而且不光陸軍,海軍部分戰艦要麼臨時調撥到加航公司吃餉,要麼暫時封存,不然這開支也是太大,負擔太重。想想看就知道了,海軍兩軍一年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軍費,幾乎佔到了財政開支的四五成,這比例也太高了,必須調整。不過,代表軍人利益的聯合參謀本部應該不會輕易就範,雙方總要來回拉鋸個幾次才能各退一步,互相妥協。
1663年3月29日,船隊安然抵達了新華灣,並在碼頭內下錨駐泊。而在此之間,他們也在新設立沒多久的義成地區短暫逗留了一天,在卸下部分貨物的同時,也給當地留了約五百名移民(多是巴西佔領區的圖皮印第安人)及少許刑事流放犯人,以支持當地的發展,儘快使其稱為東岸人在印度洋西岸又一重要橋頭堡。
新華造船廠在接受本土資本入股後,如今技術力量有所加強、設備也更新了一批,船塢規模也有所擴大,總體而言是比十年前強了好多,因此保養維護起船隻來比以前快多了。而本土船隊的抵達,自然也驚動了貴為新華夏開拓隊隊長的馬萬鵬,據說戰爭結束後就將回國進執委會的馬某人在自己的官署內接待了船隊的主要官員:海軍少校韓德智,及總攬陸軍指揮大權的上尉軍官楊亮,一位剛剛從歐洲護航歸來的男人。
馬萬鵬的官署有些逼仄、陰暗,沒辦法,這是新華港最早期的一批建築了,在當時絕對是頂好頂好的,可隨着城市的日漸發展,華麗氣派的建築物不斷增多,這間磚石混合結構的厚重建築就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了——潮濕、陰暗是最主要的感受,也難怪馬大隊長有事沒事就喜歡往大慶盆地那邊跑,那邊的官署和私宅是新修的,雖然陽光毒辣,但總比新華港這裏要舒坦啊。
「你說你們這次是要去印度那邊看看?打擊一下葡萄牙人的戰爭意志?」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馬萬鵬還有些沒反應過來,合着咱大東岸在與葡萄牙人玩全球戰爭呢,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全面開戰,中國、印度、非洲、歐洲、美洲四處交火,雖然規模都不算很大,但這聽起來就很高大上啊,連馬萬鵬這樣對打仗沒什麼感覺的人也有點神往了。
「準確地說,是送第七混成營去遠東換防,順便宣佈一下關於黑水開拓隊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以打促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