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一聲刺耳的汽笛,一前一後兩艘捕鯨船駛進了平靜的海灣內,然後在離岸約數百米的地方下錨碇泊。△↗,.
過了一會兒,船甲板上出現了很多穿着厚實皮衣的水手,他們在軍官的命令下,手忙腳亂地把幾艘小艇放到了海面上,然後又有七八個人順着繩梯爬了下去,穩穩地站在搖晃不定的小艇船艙內,接起了大船上卸下來的一包包貨物。
貨物種類很多,但大體上都是生活日用品,如:黑麥、土豆、鹽、鹹魚、肉乾、干蔬菜等等,甚至最後一包裏面還放了少許煙草、蔗糖和烈酒毫無疑問,這三樣奢侈品必將在島上的「勞改犯」當中引起巨大的爭搶。
一艘小艇上的貨物裝滿後,水手們便在一個領頭人的指揮下,奮力划着船槳,朝岸上駛去。而此時的岸邊,正有許多穿着破舊軍大衣(東岸軍隊換裝後淘汰的舊棉衣)的「勞改犯」,這些人看起來被冷風吹得夠嗆,此時正一邊翹首以待,一邊使勁跺着腳以便暖和全身幾個月一次的補給運輸船,絕對是岸上這些可憐人們最盼望見到的物事。
當然了,說他們是「可憐人」也不是太準確,畢竟,他們可都是曾經犯下過無數罪孽的人呢!說他們可憐,那死在他們屠刀下的大明普通百姓可憐不?是的,沒錯,這些人就是清軍降兵歷次戰鬥中被東岸人俘獲的清軍降兵,95%以上是綠營漢軍,另有極少數滿人和蒙古人。在滿清南下的過程中,這些人參加的戰役可也不少,自然在地方上做的孽也不少了,在被東岸大軍俘虜後,他們中的部分「名氣較大」的軍官被抽出來殺掉,然後剩下的人被打散後混編。這樣一來,陝甘兵、河南兵、直隸兵、江北兵、山西兵(清江南綠營大部分由這些人組成)雜處,一個營頭內兵不識將、將不知兵。就連語言都有些不太一樣,着實混亂無比,但這同樣大大降低了他們暴亂的可能性。
特別是在他們被流放到一些苦寒之地後,由於生活物資幾乎完全仰賴外界供應。就更是對東岸人俯首帖耳了。不過饒是如此,黑水地區對這些人仍然不是很信任,他們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兵器不說,就連這補給船在駛近港口時,都是遠遠地在近海下錨。然後用小艇來迴轉運物資,以防一不小心被這些勞改犯們挾持。
當然或許他們有些過於小心了,因為岸上緊鄰勞改營地的地方,還設有一個小型海產品加工廠。這家廠大概有數十名工人,除正常加工鱈魚、蟹、魷魚、比目魚等附近較常見的海產品外,還加工鯨魚、海豹、海狗等海獸,此外還能處理這些海獸皮,端地是功能齊全。這家廠設立差不多也半年了,至今已經處理了兩條鯨魚、數百頭海獸、上百噸海產品(基本都是附近海域捕獲),貢獻還是蠻大的。
這次兩條捕鯨船前來這裏。除送一批補給外,還要抓緊時間去附近海域轉一圈,看看能不能捕到一兩頭鯨魚。不過考慮到十月份時壞天氣就將到來,他們頂多在海上滯留個二十多天就得返航,不然這白令海上可沒人能保證他們不被龍王爺收了去。
這裏是阿瓦琴灣,後世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附近有地熱泉,周圍也被一圈火山圍住,只有沿海一小片有些平地。而也正因為如此,這裏成了勘察加半島這個苦寒之地上不多的相對溫暖的地方(冬季平均氣溫甚至比遼寧大部分地區還高不少)。且這裏的港口也是一個優良的不凍港(因為附近有暖流通過,但隆冬時節港灣內仍有小型流冰,木頭船航行時需小心一些),漁業資源豐富、山上大木成林。對於流放地來說(一般條件都很惡劣),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所在了。
煙臺的邵大帥之所以看中這個地方,並將其定為清軍降兵四大流放地之一,其氣候、地理位置、物產以及封閉性,無疑是最重要的一些因素。氣候溫暖的黑瞎子港(因本地熊比較多而得名)能種植短生長期燕麥、黑麥、土豆和大豆,附近漁業資源極其豐富。深山老林也多,對於養活一個團(約2000人)雖然有些吃力(頭幾年糧食產量一般都很低),但如果再定期外運一批補給品過來的話,也不是不能熬過去。
更何況,在邵樹德的計劃中,這些地方以後都要自食其力至少要承擔大部分耗費。比如黑瞎子港,以後這裏的清軍降兵都將到伐木場、海產品加工廠、碼頭上做工,用勞動力換取自己生存所需的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