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一名將軍麾下的軍隊從來都不是越多越好,沒有相應的能力人多反而是壞事,這點很多帶過兵的軍方將領都有自己深刻的體會。| .[2][3][w][x]
軍隊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這個群體是用什麼來形成一個集體,集體的向心力和對命令的執行度是多少。
其實只要能夠分清軍隊的本質,看清楚所謂的構造,明白軍隊不過是一個金字塔類型的存在,約束是靠着一層又一層軍官向下的軍令延續,只要有足夠合格的軍官,在糧草和器械充足的情況下維持一支軍隊的集體性並不是那麼複雜,真正複雜的是爆發戰事的時候能不能根據戰局的需要來調動手中能夠動彈的部隊,還有對情勢有深刻的了解做出的判斷。
呂哲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帶兵,說起來可能有些荒謬但絕對是事實,他是進入軍隊後才將腦袋中的知識化為實踐,在實踐中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指揮模板,依靠這個模板又在屢次的帶兵交戰中將那些「理解」真的摸透掌握,逐漸有了一個帶兵將軍才有的素質。
在知識大爆炸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人,接受事物的時候有着很大的優勢,接下來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悟性。所謂的悟性其實就是掌握了知識,然後靈活的去運用那些知識,不然光是懂但是沒有運用的智慧,那也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貨色。
很長一段時間裏呂哲其實也能說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貨色,索性的是他前期遭遇的對手,如百越人就是連什麼叫紙上談兵都比不上的傢伙,才能讓一個半吊子的呂哲有一個熟悉的過程。
呂哲也有自己的帶兵上限,這個上限估計是在十五萬左右,一旦超過十五萬也會出現忽略某支部隊的現象。
更深透的來解釋所謂帶兵的上限,簡單的說就是,手裏有多少貨。哪一樣貨會有什麼作用,到了什麼時候什麼階段可以將那一樣貨提出來。但是說起來總是很容易,真正的做起來不是誰都能時時刻刻記得自己手裏有什麼籌碼,那樣的籌碼應該在什麼時候丟出去。
明白自己能力的上限,呂哲比其他人聰明一點的就是掌握自己所能掌握的,那些掌握不住的就只是單純的控制大方向,然後委派人選在定下的大方向前提下去發揮。所以在近階段呂哲又有了新的體悟,那就是他不需要去指揮士卒,只是指揮將軍就足夠了。
不得不說,身為人主的呂哲有這樣的醒悟很及時。所以在二十萬部隊南下之後,他比之之前的任何時候都要顯得輕鬆,在這種輕鬆的狀態下,南下部隊在各部將領的統帥下或許是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整個大局上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從南陵出征,繞道蒼梧郡的臨沅又進入長沙郡境內,在這一行軍階段呂哲註定是無法及時的了解羅縣的戰局變化,甚至是從州陵向東迂迴繞路前往泊羅河中游的東部軍團遭遇什麼也存在信息的延遲性。
在某些方面來說,皇帝啊什麼的。只要是人主都不太適合親征正是因為消息的不通暢,要是對內部的掌握力度不夠,率軍出征在外內部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人主在外肯定是無法及時得知。那麼因為時間的延遲性本來坐鎮可以迅速平息的禍事因為沒有及時平復總會釀成巨禍。
呂哲對內部的掌握其實也不是那麼的全面,不過他對軍隊的掌控卻是十足,同時他們這一方勢力因為崛起時間段內部矛盾不多,恰是這樣才能玩什麼率軍親征。要是等到勢力發展的時間久了,內部有着這樣那樣的矛盾,他也不會傻到放下掌握全局的義務去玩什麼親征。
二十萬南下的軍隊。呂哲親率的八萬已經完成迂迴,在資水方向距離羅縣約有七十里的密林隱秘,他們所差的就是等待後面押送輜重的七萬人前來會合。由蘇烈作為統帥臨時抽調過去作為副手的梅鋗和徐志的東部建制五萬人,他們要是沒有出現差錯的話也該早早預定位置隨時等候信號就撲向臨湘。
其實是因為呂哲聲在十五萬數量的這邊才會被稱呼為主力,不然除了人數多一些這十五萬人的戰鬥力根本就比不上整編完畢的東部軍團所屬的那五萬大軍。
軍隊的精銳程度決定所要擔任的任務側重,看兩部所分配的位置,蘇烈的那五萬人很明顯就是負責攻堅臨湘的同時還要保證側翼,呂哲這邊的十五萬人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堵截。
同時
第四百三十九章:攪局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