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燕、趙三國結成聯盟是情理之中卻也是意料之外,呂哲心裏不感到驚訝是不可能的。
之前,呂哲認為趙國被欺騙了那麼久心裏肯定會存在怨氣,趙國與齊國、燕國除非是有什麼天大的利益不然不會走到一塊。而很顯然,齊國和燕國肯定是開出了趙國無法拒絕的條件,因此三個在中原的國家走到了一起。
可能是有點後知後覺,呂哲現在總算知道趙國為什麼會磨磨蹭蹭不願意那麼快趕來慎了,那是之前趙國和齊國、燕國還沒有談好條件,因此才會拖拖拉拉不願意過來!
「趙軍那邊的動靜?」呂哲沒有什麼被欺騙後的惱羞成怒,用着比較平淡的語氣在問。
負責情報刺探的衛翰立刻回答:「趙國前軍離這裏還有三十來里,前日是在芡平原築營。」
是「築」營,不是「駐」營。前者是按照長期停留的模式在打造營盤,需要用到土石結構的防禦工事,後者只是簡單的設立拒馬、木欄、圍營的臨時性工事,兩種停留方式並不一樣。
哪怕是聽到趙國和齊國、燕國形成同盟,呂哲也確實是沒什麼好惱羞成怒的。他與趙國一沒有締造盟約,二從未商定過聯盟的事情,哪怕是雙方即將結成姻親之國,可趙國的行為也不算是一種背叛,甚至沒有什麼道義上的缺失。
姻親就不能成為敵對。這個說法是個什麼情況?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成為姻親與大打出手從來都不存在衝突。要是覺得馬上就是姻親,然後趙國跑去與呂哲的敵人結盟是種背叛。說出去可是要被當成腦子有問題。
「在芡那邊的平原?」呂哲對這個地方有些印象,那邊是在下父城以南五十里,地形上只有一些小山包其餘都是平原,是個養馬的好所在。
趙軍這一次帶來的戰車不少,馬屁數量更是多達十三萬匹,有這麼多的戰馬確實是該找個水草多的平原才有充足的草料。
「我家兄長的意思是,趙國與齊國、燕國結成同盟針對的是攻秦。並不包括南下。」項伯顯然是知道呂哲一臉沉思在想什麼,低聲就說了這麼一句。
這麼說就對了。趙國在那片平原築營壓根就沒想要繼續南下,不然隨意建立個營盤也就是了,哪裏需要用到土石結構。同時,趙國才經受一次打擊。雖然組織起了一支八十萬人的龐大部隊,可是武裝起來也就三四十萬,這些軍隊趙國是要留着抗擊秦國,或者是奪回失去的疆土,怎麼會拉來南方拼命?
楚國那邊還在中立和選擇一個陣營中猶豫,若是齊國沒有那麼大的胃口,從天然的陣營和以往的香火之情來選,楚國肯定是要站在齊國那邊。可是齊國的胃口太大了,呂哲也有數十萬部隊兵臨邊境。這邊的十萬楚軍哪怕是與齊燕一同擊敗呂哲,甚至是殺了呂哲,楚國邊境的數十萬呂哲軍殺進楚國。那慎這邊打贏了又怎麼樣?現在的楚國資本可是不多了,凡事只能是謹慎再謹慎,一步走錯滿盤皆輸那是絕對不行的。
後續的發展果然也說明一件事情,趙國的李左車再一次充當使節來到呂哲營盤,向呂哲通知趙國在攻秦的立場上與齊國、燕國達成同盟,但是趙國絕對不會參與到齊燕聯軍南侵的行動中。
另外。李左車又代趙王歇表示歉意,不過不是因為趙國與齊國、燕國結盟而道歉。是趙王歇打算延遲南下的時間,所以關於聯姻之間的交送聘禮和嫁妝的事情也只能相應延後了。
呂哲該表現得不滿嗎?是的,該有的不滿還是要表示出來,不過這個不滿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太過強硬將原本不打算南下的趙軍給搞得惱羞成怒也南下參戰。
「攻秦?」呂哲嘴角露出了譏諷:「上午時分本侯剛剛看了一齣好戲,三萬齊燕聯軍面對只有三千的秦軍,結果是三萬齊燕聯軍損失了近三千人,秦軍那邊傷亡不到五百,最後輸了的齊燕聯軍只能離得遠遠地將二十七個秦卒當眾梟首泄憤,不敢再靠近秦營半步。」
還有這樣的事?李左車聽得一愣神,看見項伯也在場就看過去,卻見項伯點了點頭表示呂哲所言非虛。
李左車吶吶地說:「可能是……齊燕聯軍初來乍到,一路勞頓疲憊不堪,因此……」
有這樣的成份,可戰事之所以爆發是齊燕率先逼營挑釁,且不談齊燕聯軍是不是真的因為太過疲憊才不堪一擊,沒有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