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宗女一被封公主,就是明擺着的意思,我家有個公主可以聯姻了,有聯姻意向的諸侯們你們可以試着來聯一下姻。
這代唐國太子的太子正妃,便是燕國公主,她是燕皇帝皇后的嫡出公主,太子良娣是蜀國公主,乃蜀皇帝貴妃之女,太子良媛則是秦國公主,乃秦國宗室女。
等太子登極後,她們便是後宮的皇后、皇貴妃和貴妃,這些公主們的更是帶來數量不菲的媵妾。
崔曉是知道,起初這些聯姻是能夠起到一些作用的,越後來卻越是沒用的。
九州所有的國家在數百年來的聯姻中都混雜了血統,說全是一家人都不為過,這就是癥結所在了。
既然都沒親疏之別了,更不用顧忌更多。
其他國家也有像崔曉這般的存在,着實得了父母的疼愛,便是死也不願意讓女兒遠嫁聯姻了。
今上的皇后,顧皇后是在唐國勢勝時先帝指婚的,乃唐國宰相之女,安王的三位妃子也具是唐國勛貴。
先帝是有不再用聯姻之法穩定國本的心思,只是時局不允,弄得孫子輩的太子不得不一口氣娶了三位別國公主,宮裏的其他皇子們也不得不娶公主。
太后雖然也是別國公主,上一世卻也忍不住在崔曉面前念叨,說都是先帝的錯,若不是他當初回絕了多國的聯姻請求,也不會打破唐國與列國的平衡關係,弄得唐國岌岌可危。
太后是秦國公主出生,雖不是正經的帝女,早年還是能在秦國宗室里說上話的,這當秦國皇帝的人是堂兄還是堂侄子,差距大了去,如今她是有心也使不上力。
所以,這才有了永定公主聯姻秦國一事。
本想選個正經的公主的,只是宮裏的公主本就少,太子的長女今年才十歲,挑來選去也就安王府的嫡女出身最高,這才定了她。
崔曉心內百轉千回至此,若是太后此時知道,那麼會不會把她嫁去秦國……
上一世怪不得等到二姐的婚期定下來她才被接入宮中,猶記得第一次見太后,太后就給了她好大一個下馬威。
那陰暗逼仄的佛堂和怎麼抄寫都不和太后意的經書,原是做給皇帝看的。
雨停了。
樹木花草受了雨露,散發出一陣陣清氣,聞之讓人鬆快。
這法度森嚴的宮闈也能讓人覺得輕鬆,崔曉覺得自己是自己後半輩子過得太辛酸的緣故。
半生富貴,半生流離。
多少物是人非,如今,她又回來了。
回到養心殿的時候,已經是暮色時分。
這一場雨來的極好,田地里的作物旱了近一個月。
國之本,民為先。
唐國的耕地有限,因處九州要塞,漕運繁華,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建國後唐國人口一直上升,導致耕地不足的情況日益嚴峻。
崔曉在偏殿等候,隔着兩間屋子都能聽見皇帝不悅的怒斥聲,原是有些勛貴人家侵佔了百姓家良田,百姓無所依,又知告狀午門,便舉家遷徙,去了鄰近的小國——趙國。
說是鄰國,不過就是個仗着天險要塞盤踞一番的小諸侯,連唐國一個三品官的家底都比他豐厚,不過是仗着有燕秦兩國撐腰,肆意收留唐國逃民而已。
唐國前朝與後宮的大門上立着一塊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太祖手書——女人不得干政。
若不是唐國祖宗家法不准女人干政,她恨不得立刻衝進去告訴皇上應對之法。
無恨經她貼身藏着,她下意識的摸了摸胸口:今後一切就只能靠此物了。
必須得想個辦法出去,至少要等到薛律有下落了才能進宮。
宮門深似海,不趁着還在王府的時候把事辦妥,今後只怕連內廷大門都出不了。
待到明月升空,皇帝和眾朝臣才暫定好計策。
這才有功夫詢問起崔曉來,得知她在偏殿等了兩個時辰了,立即傳了膳,用膳後親自帶着她去紫薇台。
地上的雨水早幹了,一溜小黃門分兩排在前引路,崔曉跟在皇帝身後。
李常有意的落後崔曉半步,遊廊狹隘,他怕擠到她。
皇帝問的多是今下午崔曉參拜凌煙閣的事兒,崔曉只照想好的說辭說
第九十四章 前緣番外之三生三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