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頁
「娘娘,微臣斗膽問娘娘幾個問題,請娘娘一一給微臣解惑!」李向沒有給蕭後解釋,相反卻要問她幾個問題,蕭後點頭。
「娘娘,陛下北上時江都留守是何人?」李向問了一個看上去和這次事情毫無關係的問題。
蕭後想了一下答道:「江都通守王世充。」
「陛下困於雁門時,曾送出勤王詔,不知江南有沒有收到?」李向繼續問道。
蕭後搖頭道:「當時太過混亂了,本宮哪有心思去管這些。」
李向則苦笑道:「娘娘說句不好聽的話,微臣敢肯定不管江南其他地方收沒收到,江都是一定收到了。」
「為何?」蕭後不解。
「很簡單,被困在雁門的不只有陛下,還有許多官員。這些人大多數親眷還是留在江都的。」李向分析道:「娘娘你想,沒有人願意束手待斃的,既然陛下可以下詔勤王,還能發出去,那這些官員們就看到了希望,他們會無動於衷嗎?人在最危險的時候一定會想着先把身後事安排好,因此微臣說江都的人一定能收到陛下被困雁門的消息。」
蕭後有些吃驚了,如果真的如李向所說的那樣,那楊廣現在還真的有些危險了。道理很簡單,當時楊廣那麼危險的時候,江都都沒有人來起兵勤王,雖說離的實在太遠,但連意思一下的都沒有,這就很可怕了。
另外,既然江都能收到,為什麼江南其他地方收不到,楊廣下的可是勤王詔啊,面對的對象可是整個大隋天下。勤王詔隨着黃河水流到了晉陽、洛陽,之後大家才知道發生了什麼,然後便是通告天下的,這時候江南怎麼可能不知道。
蕭後越想越害怕了,既然江南很可能都知道,又沒有一支隊伍北上勤王,這就有些不合理了。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大家認為楊廣沒有一絲生還的可能,這是放棄了!
蕭後渾身一下子冒出了冷汗。
這是嚴重的問題,沒有來救楊廣,認為楊廣完蛋了,那就等於是他們當時覺得皇帝要死在雁門了。可這樣的情況如果出現了,江都百官都無動於衷,那麼他們在幹什麼?不需要答案了,他們放棄了楊廣,必定是要推舉一個新的皇帝,這是一定的,國不可一日無君。
想到這裏,蕭後坐不住了。她看向李向,眼神中有擔憂,又有些疑慮,
李向連忙又道:「娘娘莫慌,微臣和娘娘所想一樣,不過事情還沒有到娘娘想的那個地步,且聽微臣慢慢說來。」他現在可以肯定蕭後的想法已經跟着自己走了。
「娘娘,既然他們知道消息卻沒有救陛下的舉動,無非就兩種可能,一是觀望,看看陛下能否逃出雁門,當然這樣的幾率在當時看來實在是渺小的。另外一個就是他們放棄了陛下,而是在決定由誰來繼承大隋的天下。」李向一邊說一邊看着蕭後,從蕭後的表情目光中,李向知道蕭後已經發怒了,不是對他,而是對江都的那些官員們。
李向接着道:「讓他們失望的是陛下終究是天子,是天命所歸之人,平安的從雁門脫險,這下江南百官可就着急了。他們很清楚當時他們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陛下平安的回來了,那他們就開始擔驚受怕的過日子了,畢竟如果陛下追究起責任的話,他們難辭其咎。」
「好在陛下寬容,根本就沒有怪罪他們,相反,因為宇文化及在洛陽蠢蠢欲動,陛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處理掉宇文化及,保證洛陽的安危。所以一聽到陛下從雁門脫險,宇文化及便起兵造反了。」
李向的分析其實很簡單,他要把所有能用到的事情全部都用到,然後儘量的讓蕭後相信,現在的楊廣在江都並不是沒有危險,或者說楊廣在江都所做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因為江都那些官員挑唆的。
「微臣的義勇軍和唐國公的兵馬當時都在龍門這裏,娘娘也是在龍門坐鎮,這就使得宇文化及的造反沒有形成多大的氣候,便被官軍圍困在洛陽了。要不是宇文成都帶兵護着宇文化及逃向江南,估計還沒有等陛下回來,宇文化及就已經被擒住了。」
「娘娘,你想想為什麼宇文化及兵敗卻逃向了江南,要知道江南可是朝廷的地盤兒,當時並沒有叛亂發生啊。宇文化及作為叛賊怎麼可能自投羅網呢?依微臣看,說不定江南還有他的同黨存在,而且這個同黨就在朝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