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副部長靠在沙發上,又了根煙,抽了口,說道:「躍民,老陸。我很少給人上課,今天正好有機會,就給你們說兩句。」
趙躍民立即坐得筆直,能聽部長講課,這個機會可不常有。
「我這個石油部副部長當了十多年,在這些年的工作總結中,意識到了一些方面的不足。我們工業部門呈現出的結構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經濟上有不少短缺。一方面本來短缺的物資更容易短缺,一方面在某些物資短缺的狀況下,竟然還存在着很多產品過剩。另外一方面,協調問題也是很大。另外,激勵性方案也不足。原有的國企中『大鍋飯,干好干壞一個樣。』工人的積極性普遍很低。」吳副部長說道。
「當然,中央也做過一些調整。比如對於農產品,中央會調整農輕比重的方式,還有改變條塊管理,試着下放權力到地方去。再比如做一些政治動員,評出模範工人,調動工人同志們的積極性。」
「不過呢……」吳副部長嘆了口氣,「這些措施效果都不好。後來,中央終於意識到,關鍵問題是要讓工人同志們得到充裕的物質利益的激勵。」
趙躍民和陸建飛兩人聽得目瞪口呆。充裕的物質激勵?這可是在那個年代不常聽到的說法。現在竟然從中央的部長的口中提到物質獎勵。
莫非時代,真的在變了?
「對,物質激勵。」吳副部長點頭道,「馬上中央要出文件。我呢,先給你這個先進模範和年輕學者透個底。」
中央的紅頭文件,能讓自己先知道,趙躍民心中湧現出無上的殊榮之感。他看了眼陸建飛,陸建飛朝他鼓勵性地笑笑,意思是這位吳副部長很看重他。
「中央決定,對所有國企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倡導利潤留成制度,簡政放權,擴權留利。這個利潤留成制度,是什麼意思呢?具體的方法就是,對於盈利企業,把增加利潤的12%留給企業。留給企業的這部分利潤有三個用途,一個是獎勵基金,對於工作積極的人多發獎金。第二個就是福利基金,蓋宿舍、蓋幼兒園等。第三個是發展基金,用來投資擴大再生產。」
趙躍民聽了拍案叫絕道:「部長,這樣就好了,工人們確實有積極性了。」
「對。趙躍民,你當這個廠長,按照你說的,困難確實重重。因此呢,我也會給你一些支持。」吳副部長拿出一疊文件道,「這個利潤留成制度,一開始並不是向所有企業推廣。而是選一部分試點企業。為了支持你當這個廠長,我可以把江北油田機修廠納入試點企業範圍。這樣,你這個廠長要是做起一番企業改革,是不是有保障咯?」
「太好了!」趙躍民興奮地站了起來。先前廠盈利難,是因為沒有核心的產品。現在,金剛石鑽頭通過研究所改良,這核心的產品具備了。如果部里將自己的廠納入試點企業,通過這個利潤留成制度,自己等於有了尚方寶劍。
屆時,管它什麼廠里的幹部子弟,自己絕對可以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謝謝部長!部長,我應該請你吃飯。」趙躍民興奮道。
「別謝我。中央改革,設計的只是方案。下放到地方,也需要你們這些改革先行者做出成績。」吳副部長笑道,「你們這些試點企業做好了,便可以推廣給全國。」
「部長,請放心!」
……
……
段啟明最近有點煩。他這個機修廠廠長被降了職,變成了副廠長。新任的廠長是一位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伙。
段啟明今年五十歲,參加工作三十餘年,一開始在都江縣機械廠當學徒工,從學徒工干到生產組長,管過一個車間的生產,接着當上副廠長,年近五十才正式轉正成廠長。轉正後,江北油田入駐邵湖鎮,都江縣委決定將機械廠轉給油田支持其建設,段啟明個人的組織關係也一起轉了過來。
段啟明知道,機械廠的虧損和經營不善,他是有責任的。可是廠里的那些幹部子弟還有牛氣哄哄的工人階級,確實難管。段啟明這人別看是廠長,卻是個老好人,看到廠里松鬆散散,本想管管,可是人家一求饒一賠笑臉,他又沒轍了。
現在,廠里終日只能靠維修油田設備度日,一年到頭也沒幾台設備需要維修。其餘時間,工人們便在廠里打牌,還都挺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