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郭家的祭祖儀式正式開始,祭祖在郭府內的郭家祠堂內進行,由於郭家上下有數百人之多,所以進祠堂的只有郭子儀這一輩的族人,但那也有二十幾人,其他人則站在祠堂外的空地上叩拜,主持是郭子璉,主祭是郭老夫人,所有的郭家之人都穿一身黑衣,每年都是這樣,但今年大家發現了一件怪事,郭老夫人旁邊竟站着一名年青人,也是穿一身郭家的黑衣,眾人大惑不解,但見郭子儀和郭子璉都無動於衷,還衝那年青人點點頭,大家也不敢在祠堂里隨便說話,其中必有原因。
果然,郭老夫人向大家介紹李月,「這是先祖郭懷的師弟,雖然隔了數代,但確確實實是先祖在道家僅剩的唯一親人,從今天起,他就是我們郭家之人,沒有輩分,和我同輩也和諸位同輩。」一席話,震驚了眾人,這裏面一大半都是郭懷的後人,也有幾個是郭懷大哥的後人,聽到了先祖的消息,大家無不驚訝,這祠堂里的靈位第二排供奉的就是郭懷,不過大家還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於是郭老夫人又把那個故事再給大家重講了一遍,但隱去了郭懷還在世的消息,這樣就給大家造成了一個錯覺,李月和郭懷是隔代拜了同一個師。
郭家的祭祖儀式足足進行了半天,接下來是全府會餐三天,開粥棚周濟窮人五天,郭家是京口首富,一舉一動都影響着全城,每年的祭祖竟成了京口的一個傳統節日。
當天夜裏,郭老夫人單獨會見了李月,她先給他講述了後來的情景,郭懷離家後,郭懷的父母和他的新婚妻子都傷心萬分,但她已經懷孕,後來生下一子取名郭思懷,十年後,戰爭逼近北平,郭懷的父親拓拔善棄官攜全家南逃,一直逃到京口,改漢姓為郭,郭思懷長大成人後,十分了得,做了南朝的幾任大官,生下七個兒子,從此郭家就在京口定居下來,制定了嚴格的族居制度,一直保持到今,郭子儀是郭思懷的第四代嫡曾孫。最後郭老夫人也向李月透露了一個天大的秘密,郭懷的妻子在郭思懷長大成人後,也出家作了道姑,雲遊四方,最後在普陀島得道,六十年前她得道之前曾回過郭府一次,那時郭老夫人剛嫁到郭府沒幾年,還見過她,已經一百多歲了,還象四十餘歲的樣子,所以郭老夫人聽到兩百多歲的長虛,也並不驚訝。李月聽了卻大為震驚,長虛的妻子竟然也得道了,看來解開長虛心結的關鍵就是普陀島了。第二天李月就告別了郭子儀,郭子儀再三叮囑他,將來辦完事後一定要到西北找他,他已經替李月留好了位子,現在李月已經不僅是他看上的人材,而且更是他郭家的人了,郭老夫人讓李月帶給長虛一本族譜,並在後面附上每一個郭家人的簽名,最後一頁是李月的簽名。
普陀島位於江南道越州會稽府外的東海之上(即今天的寧波普陀山),這裏是佛教聖地,據說是觀音的道場,號稱海天佛國,但在唐朝,普陀島除佛教外,道觀也有很多,佛道兩教相安而處。
李月二人只用了三天便來到海邊,這是李月第一次看到大海,只覺海天一色,無邊無垠,令人心曠神怡。李月在海邊找船,不料問了幾個人,都說現在不是出海的時候,需要再等二十幾天,給多少錢都不肯去,李月無奈,只好每天都在海邊巡遊,看看能否碰上運氣。
這一天,李月來到一個僻靜處,遠遠看見幾個漁民在收拾漁網,看樣子似乎是要出海,李月大喜,趕忙上前詢問,原來是幾個漁民家裏實在無米下鍋,故準備冒險出海,李月取出一大錠銀子,問能否把他載到普陀島,眾人見銀子不禁心動,這時一個年紀稍大的漁民說道:「只能到普陀島附近,再給公子一條小舟,公子自己劃上普陀島,而且出了事也與我等無關!」李月奇怪忙問原因,那人說道:「最近幾個月近海來了一條海蛟,經常會把船弄翻,已經傷人無數,極為兇殘,尤其在普陀島附近,出沒最多,只有每月的月末幾天,這條海蛟才不見蹤影。」李月答應,他把馬交給即墨,叮囑他耐心等候,自己一定會回來的,然後李月上船,那船劈開波浪,直奔普陀島而去。
李月站在船頭,見海面上波濤輕涌,許多白色的海鷗在自己的頭頂盤旋,一座接一座的小島從身邊掠過,小島上均無人煙,漁船邊走邊下網,一個時辰後已經拉了三網,收穫頗豐。離普陀島還有三里時,海面上開始有烏雲湧來,速度極快,風浪也起來了,漁民們見勢不妙已經開始掉頭返航,那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