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淳化四年九月甲申,太宗以外域存有華夏遺民為由,命吳越王趙惟吉帶隊前往外域尋找華夏遺民,促使中華道統在外域能與中原相連,使我華夏子孫能儘早團圓。」
——《資治通鑑》
沒有人知道趙惟吉與趙光義達成了如何的協議,只知道第二天趙惟吉帶着一個奇特的人在朝堂之上出現了。
據吳越王趙惟吉自己的說法是他帶來的此人乃是上古時期遠走域外的華夏遺民,如今有大量的華夏遺民生活在海的那邊,作為中原王朝的正統,大宋有必要找到這些華夏遺民,將他們納入我大宋的治下保護,以彰顯中華道統和禮儀的傳承有序。
而趙惟吉帶來的那個人也將他們一族代代相傳的傳說在朝堂之上訴說了一遍,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一片驚嘆。
當即就有明白的大臣果斷站了出來,上疏請求趙光義同意吳越王的所請,派出船隊去到他們生活的土地,將他們納入大宋子民之中。
說白了就是以此為藉口趕快去海外佔領土地,這一條也是前一晚趙惟吉和趙光義談判之中趙惟吉向趙光義拋出的最大的誘惑,那就是開疆拓土。
那邊地方現在是無主之地,誰佔了就是誰的,在中原這一畝三分地里,你趙光義是沒啥新東西能夠弄的出來了,不再丟失就算對得起祖宗了。但是海外就不一樣了,現在有本事跑到那個地方的也就是我大宋了。只要把那邊的地盤一占,史書上會怎樣寫?你趙光義就是秦皇,漢武級別的皇帝了。
可問題是土地不是說占就能占的,華夏禮儀最講一個師出有名,總要有個理由吧。
而現在朝堂上的這一幕就是趙惟吉為趙光義提供的理由。海外有咱們漢人的遺民,作為中原王朝你總不能不管吧?怎麼管呢?那就是過去將那片土地劃歸成為大宋疆域,承認那些當地的居民是大宋子民不就完了。
這個時候趙惟吉已經把理由給找好了,大臣也有人贊同了,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於是趙光義下詔,派趙惟吉率領船隊前往那裏宣告皇帝聖旨,使他們能夠回歸大宋懷抱。
朝堂之上的事情完了以後,趙惟吉就要開始準備離開的事宜了。
離開中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簡單,雖然利用種種因素換得了趙光義的默許和一定意義上的支持。仍然有許多讓趙惟吉頭痛的事情要做。
首先是北美那邊什麼都沒有,出於對全局的考慮,趙惟吉最後還是決定將他們即將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城市定位在後來的三藩市附近。因為那裏有平地,有內海灣,有河流最重要的是有金子。
中原其實對於貴重金屬是相當缺乏的,而三藩市的金礦恰恰可以提供給趙惟吉相當多的金子用來曰後對於中原的貨幣體系產生衝擊,從而達到他控制中原經濟的目的。
想的是挺好,但問題是那裏現在什麼都沒有,連印第安人都沒有。美洲更多的印第安人主要集中居住於中東部和南部。西部如今很少,畢竟美國尚未建國,印第安人還沒有被往西部趕。
什麼都沒有就意味着一切都得從頭開始,開墾荒地,營造城市。這樣一來初期將非常艱苦。出於這個原因,趙惟吉決定將老母岳母兩個妻子和孩子暫時都先留在中原。
一是不想讓她們一起去忍受那種拓荒的艱苦,還是也是讓趙光義暫時的安心,我出去真的是去拓荒的,老婆兒子都在中原,你可以幫我看住,有那麼一個留質的意思。
因為拓荒,所以老婆孩子是不帶了,但是勞動力總得有吧,雖然說趙光義那邊是不會對趙惟吉帶走一些勞動力進行阻攔了,但是他也沒有給予太多的支持。
趙光義說了:「你要一些人口遷移出去可以,但是朕不會利用朝廷的力量幫助你。一切都靠你自己,你能說服多少人跟你去,就帶多少人。」
這回趙惟吉瞎了,沒有國家的強制力幫助的話,真的很難忽悠到那麼多的勞動力跟他出海。安土重遷是華夏人的傳統,讓人背井離鄉改換一州一縣尚且不易,更何況是離開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去大洋彼岸那個未知的世界了。
不過,萬幸的是剛結束了一場農民戰爭,有很多本該被流放的人,趙惟吉向趙光義將這些人要到手了。
然後再加上戰爭導致的流離失所之人,這兩部分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