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稅百值抽六,是洪武年間朱元璋定下的規矩,而且是行商不納稅,坐商收稅。
而後在隆慶開關時,將過去錯綜複雜的船稅、價稅、額稅、引稅,全部綜合為了商稅,即百分之六的祖宗成法,這種化繁為簡,是為了能夠把稅收上來。
越是複雜的名目,就有越多的花招,就越有操作空間,比如引稅,各個市舶司將文引兜售,私開屢禁不絕,一如洪武年間的空印案、大明寶鈔一樣,現在的船引直接由大明戶部堪合,額稅是對一些物品進行額外加征,絲綢和瓷器都是加征的範圍,這引起了商賈們強烈的不滿。
隆慶年間開關,最終議定把這些名目繁多的稅務進行統一徵收,改為抽分法,百值抽六自此而來。
朱翊鈞一直沒有調整這個極低的稅賦,即便是黎牙實和安東尼奧屢次對這個極低的關稅表示奇怪,但是皇帝和朝廷始終沒有增稅、加稅的打算,目的就是在鼓勵海貿,增加出口,換取更多的白銀,來緩解大明的錢荒。
這麼低的稅賦,還要逃稅,朱翊鈞已經出離的憤怒了。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
「因為他們販售的都是些違禁品,所以不敢過關。」張居正正面回答了陛下的問題:「大明律卷十五·兵律三規定,馬、牛、軍需、鐵貨、銅錢、段疋、綢、絲、棉等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
朱翊鈞疑惑的問道:「朕記得,隆慶二年開關時,馬牛綢絲綿解禁,萬曆元年,絲也就是生絲再申嚴禁,他們船上裝的是生絲所以逃避抽分?」
「還是說裝的人口?」
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他們的船上,夾帶着軍器。」
並不是生絲也不是人口,而是軍器。
大明織造局收購生絲的價格並不算低,而且大明皇帝並不禁止成品絲綢出海販售,禁止生絲出海的目的,就是讓遮奢戶們建立更多的工坊來織造絲綢,增加就業,生絲,大明自己都不夠用,甚至還有朝臣們喊出過改稻為桑,增加生絲這種絕戶計來。
「原來是夾帶着軍器,那怪不得不敢過關。」朱翊鈞看着張居正,表情從憤怒,逐漸冷靜了下來。
張居正曾經跟朱翊鈞討論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大明海外貿易的衰弱,沒有武裝海商的結果。
倭寇有武器、紅毛番有武器、亡命之徒有武器、大食人有武器、波斯人有武器,甚至連土著都有武器,大明海商卻因為禁令,沒有武器,一出海,就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大家在海上遇到了是友好的打個招呼,還是搶了再說?
沒有武裝,就沒有行商的資格,就註定了大明海商的規模和數量會逐漸降低,海路、港口,都會拱手讓人。
大明市舶司在實際的檢查中,其實對於防身之物,多數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旦出現模糊地帶,就會出現潛規則,要讓市舶司巡檢校尉們閉上一隻眼,就要花些銀子了,而且有的時候,銀子也不太管用,需要點人脈。
銀子,對於海商而言,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是人脈這個東西,就複雜起來了。
海瑞眉頭緊皺的說道:「放開軍器管制,他們就會交稅了嗎?咱們大明的遮奢戶們要是真的這麼聽話,咱大明還能困於兼併?朝廷讓縉紳們安土牧民,甚至給了他們稅賦、司法等等特權,他們也沒有做到。」
「我不認為,放開了軍器管制,他們就會老老實實的交稅,他們一定會變本加厲的逃避。」
「遮奢戶是什麼樣子的?朝廷給他們一寸,他們就要一尺,給他們一尺,他們敢要十丈,但凡是朝廷退一步,他們恨不得進一百步,蹬鼻子上臉,貪心不足蛇吞象。」
海瑞對於勢要豪右的嘴臉十分清楚。
「海總憲所言有理。」王國光作為財相,太清楚這幫傢伙的模樣了,這些遮奢戶是能逃就逃,能避就避,逃不了,避不開,就想辦法能少就少,否則那些寺廟、道觀、王府、縉紳名下,哪來那麼多詭寄田畝?
百分之六的低稅怎麼了?能不交就不交,甚至還想讓朝廷倒找錢。
張學顏看了眼張居正,附和的說道:「若不是有陛下稽稅院催命…催
第三百四十八章 稽稅院,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