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愚和徐璠都是極為專業的使者,所以他們稱呼費利佩二世為國王而不是皇帝,費利佩二世不是皇帝,這是一個十分確定的連費利佩二世都要承認的事實。
費利佩二世如果不是教徒,他還能搞一搞稱帝,但他的人設是虔誠的教徒,反新教的急先鋒,那這皇帝二字,註定和費利佩二世無緣了。
唐胡安說費利佩二世,是想要營造出一種日不落帝國和大明的相同地位的假象來。
但費利佩二世真的不是皇帝。
皇帝這兩個字,在拉丁語中對應的是imperator,意思是凱旋將軍,意思是最高軍事統帥,是古羅馬時候對征戰歸來的將軍的一種尊稱。
後來逐漸演化為了已知世界世界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
其實高啟愚和徐璠都一直認為caesar這個單詞才能更加精準的描述皇帝,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凱撒。
皇帝在大明是如此定義的,已知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名義上的共主、已經習慣到難以割捨的定義。
已知世界最高統治者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在已知的世界是世界共主,類似的稱呼有天可汗、萬王之主、四海一統之大君,四海一統之大君是藩國進貢的時候給大明皇帝的尊稱,大明曾經在永樂年間,將能到的地方,都打的俯首稱臣。
名義上的共主,即便是權臣當道,他是皇帝就是皇帝。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曹操臨終也只是魏王,而不是皇帝,同樣,眼下大明朝是張居正當國,皇帝幼沖;之前是高拱、李春芳、徐階、嚴嵩、夏言等等當國,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不太管事兒,這些首輔雖然能夠決策大明大多數的事兒,但最高統治者仍然是大明皇帝。
第三個則是習慣到難以割捨,其實很早以前,中原王朝就已經意識到了世界真的可能很大,溥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只是一個美好而遙不可及的夢想,漢使張騫出塞,就已經為大漢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大明鄭和七下西洋,探索着世界的廣袤無垠。
但是已經習慣稱之為皇帝了,也就不再計較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的皇帝,為什麼不是已知世界最高統治者了。
這種定義,是有些互相衝突和矛盾的,但是互相衝突且穩定的狀態卻是無處不在的。
西班牙帝國即便是日不落帝國,但是費利佩二世不是皇帝,此時的泰西一共有兩個皇帝,一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一個是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蘇丹。
神聖羅馬帝國的確是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奧斯曼的蘇丹更是異教徒,但人家確確實實是皇帝,奧斯曼蘇丹的皇帝尊稱,十分的正宗,畢竟奧斯曼蘇丹真的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取得了帝位。
高啟愚接着說道:「國王為何會抱有這種心態呢?要遠渡重洋,進攻遠在萬里之外的大明,我們之間的矛盾已經激烈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嗎?我更不明白,國王為何會有如此信心。」
「我聽說貴國的總司令唐胡安,前年的時候,似乎在爭奪突尼斯的時候,被奧斯曼人所擊敗,對方的將領烏里奇·阿里俘虜了突尼斯國王械送回了君堡,哦,現在應該叫做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人的威脅近在眼前,國王居然要進攻萬里之外的大明,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
高啟愚這話直接戳了費利佩二世的肺管子,說起了費利佩二世的戰敗。
萬曆二年,唐胡安在突尼斯戰敗了。
奧斯曼的烏里奇·阿里將軍,在之前勒班陀海戰中戰敗了,回去後,烏里奇臥薪嘗膽,在萬曆二年贏了回來,唐胡安在突尼斯的戰敗,是非常不利於西班牙的戰略的,因為唐胡安的戰敗證明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無敵艦隊並不無敵;第二西班牙並非不可戰勝;
突尼斯海峽將整個地中海一分為二,東西地中海,而突尼斯就是鎖鑰之地,突尼斯地區在誰的手中,誰就擁有地中海的主動權。而奧斯曼王國在突尼斯戰場的勝利,讓奧斯曼王國在地中海的海權爭霸中,獲得了這個戰略主動。
神聖聯盟的總司令唐胡安的戰敗,讓整個泰西十分不安。
費利佩二世一聽高啟愚說到了突尼斯海戰
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