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包粽子。
江寧準備包兩種粽子,一種是南方的鹼水粽,一種是當地的臘肉粽子。
南方的鹼水粽,要用的是棕黃色的豹紋竹葉。
這種葉子更大,更結實。
是竹筍長大成為竹子之後,從根部脫落下來的。
附近的山上就有不少竹子,所以江寧先前出去的時候,就撿了一些回來。
先浸泡在水裏,然後在一張張,清洗乾淨。
粽子所需要的糯米,自然是江寧從靈寶空間裏收穫的。
糯米一粒一粒,圓圓滾滾,晶瑩剔透的。
提前一夜,浸泡在冷水裏。
長時間的浸泡之後,糯米都吸飽了水分,變得更加的肥嘟嘟的,顏色也成了米白色。
將多餘的水,倒出去之後,就可以加鹼粉了。
不過這個年代的鹼粉很少,用的更多的還是鹼塊。
江寧把鹼塊敲碎,成為小小的形狀,然後放到一個小碗裏。
加入水,鹼塊很快開始融化。
然後根據糯米的比例,將融化的鹼水加到糯米里。
用手將糯米和減水攪拌均勻。
粽子裏的鹼水,可以讓糯米促進澱粉糊化,讓口感變得更加軟糯彈牙,也會讓粽子變得更加緊實。
不一會兒後。
在接觸到了鹼水之後的糯米,會褪去米白的顏色,而是變得微微發黃。
就這樣,糯米準備好了。
江寧拿起洗乾淨的竹葉,兩張交疊,放在手心上。
另一手拿着竹葉的另外一端。
然後手腕那麼輕輕一轉,一個倒圓錐的形狀,就出現了。
接着,可以將糯米放進竹葉圓錐裏面。
仔仔細細的按壓,不能讓裏面有空心的地方。
糯米也不能太滿,不然等下會掉出米來。
下一步。
就是將重疊在一起的葉片,往下一壓,給圓錐形封口。
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這一步是最難的。
能不能包出漂亮的四角粽,關鍵也是在這一步。
對江寧來說,卻只是小菜一碟。
竹葉折下之後,她右手的拇指一壓,左手那麼一轉,頂端就出現一個漂亮的三角形。
最後取一截棉線,繞圈綁緊。
一個漂漂亮亮的減水粽子,就完成了。
好看的四角粽,是可以穩穩地立在水平面上的。
而且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好像是三個角,連成一個標準的等腰三角形。
江寧做的,就是這樣的完美。
她一口氣,包了三十幾個鹼水粽,將準備的竹葉都用完了。
緊接着。
就要開始包臘肉粽子了。
這一次,江寧用的不再是棕黃色的豹紋葉片,而是綠色的新鮮生粽葉。
還是一樣泡水洗乾淨。
長長的兩片疊在一起,增加寬度,可以把粽子包的更大。
臘肉粽子所需要的糯米,並不需要加鹼水,只要是簡單泡水就可以。
包粽子的方法,也不再是之前的圓錐形四角粽。
而是一種圓滾滾的綑紮法。
先往生粽葉裏面加糯米,然後在最中心的位置,放上一塊肥瘦相間的臘肉。
然後再加一些糯米覆蓋住臘肉。
竹葉前後兩端對摺,左右覆蓋,就跟包一個小枕頭一樣,圓滾滾的臘肉粽子就成形了。
然後用白色棉繩,把粽子一圈一圈的纏繞在一起。
完美~
這種包粽子的方法,更簡單,更方便,只要看幾眼就能學會。
江寧包的也就更快。
不一會兒,三十幾個大肉粽,就這樣完成了。
接着就是燒水。
分成兩鍋。
鹼水粽子煮一鍋,臘肉粽子煮一鍋。
只要不把水燒乾,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頓了。
粽子還可以包其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