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廠一車間,新品實驗室。
薛副廠長從車間主任手裏接過小棍,拿在手裏握了握,隨後用力一甩,本來只有15厘米,瞬間變成40厘米。
他握着短棍揮舞了兩下,轉頭看向陳凡,「這麼一根小棍子,能做什麼用?」
陳凡從車間主任手裏接過另外一支甩棍,甩開後揮了一下、劃破空氣,發出一聲悽厲的呼嘯聲。
他走向一旁,對準桌上早已準備好的一塊紅磚,用力砸下去,那塊紅磚立刻被打斷成兩截。
尤其是棍子擊中的地方,散出一捧煙塵,竟然被砸得粉碎。
車間主任在一旁說道,「這種是目前我們機械廠能接觸到的、最好的特種鋼,一般用於車橋等關鍵配件。用這種韌性十足的鋼材製成的短棍,砸在人身上,輕則皮開肉綻、重則傷筋斷骨,殺傷力非常驚人。」
薛副廠長瞬間眼神明亮,舉起手裏的短棍,頗有些愛不釋手,「這東西收起來不佔地方,弄個套子別在腰上,關鍵時刻能起大作用啊!」
他立刻對着車間主任說道,「回頭多造一些,給保衛科都安排上。」
說完之後,他還回過頭對着陳凡解釋,「保衛科的同志只有槍,這東西一動就是非死即傷,要是換上短棍,以後抓那些小流氓、可就方便多了。」
陳凡耍了個棍花,笑道,「既然是保衛科用的,何必用甩棍呢,這東西製造工藝複雜,主要是為了在叢林這類不便行動的地方準備的。
你們隨便給保衛科配個橡膠棍不就行了,簡單方便,打人還疼,又不會輕易傷到人。」
薛副廠長想一想,覺得也有道理,便點點頭,「那這個任務我就安排給三車間,他們那裏有橡膠件,讓他們去辦。」
聽到這話,車間主任不禁鬆了口氣。
這種特殊鋼材可不便宜,而且工藝複雜,一般的中低級工人可沒本事打造零件,真要一造幾百根,賬算誰頭上?人從哪裏調?
重點是,這又不是計劃內任務,材料不好弄啊!
這時幾位老師傅從旁邊不遠處走過來,一人遞上一把三摺疊工兵鏟,領頭那位臉上滿是驕傲,「這東西工藝不一般,普通師傅還真做不出來,我們幾個老傢伙也費了不少勁。」
陳凡、薛副廠長和車間主任一人接了一把在手裏。
薛副廠長將工兵鏟展開,眼裏滿是驚奇,「看你的圖紙,只覺得這東西不一般,現在再一看,這是個萬能鏟啊。」
車間主任也連連點頭,「能當鐵鍬、能做砍刀,這邊還能當鋸子,關鍵時刻還能當武器用。」
旁邊的老師傅接着他的話說道,「不止啊,你們把最頭上的蓋子擰開看看。」
陳凡早在他說話的時候就在擰蓋子。
所謂的蓋子,其實有兩層,一層薄、一層厚。厚的那段是刀柄,擰開後能從裏面拔出來一柄多功能叢林戰術匕首,薄的那端才是匕首的柄蓋,在刀柄裏面,藏有幾根細小的鋼刺。
薛副廠長仔細看了看,轉頭看向陳凡,「我記得圖紙上,這刀柄裏面還能藏火柴和乾糧?」
「是鏟柄,第一段鏟柄藏刀,乾糧藏在第二段鏟柄裏面,」
陳凡解釋道,「與鏟子相連的第三段鏟柄裏面可以藏繩索。在最頂端的柄蓋上,還能裝一個固定的指南針。」
薛副廠長不禁嘆為觀止,「你這設計夠精巧的。」
陳凡微微笑了笑,看向旁邊的老師傅,「也要師傅們有這份本事造出來才行。」
幾位老師傅聽了,紛紛咧嘴直笑。
我國早在很久之前,就給工程兵配備了第一代工兵鏟,俗稱「鐵鍬」。
沒錯,第一代工兵鏟跟普通鐵鍬並沒多大的區別,只是手柄稍短一點。
(第一代工兵鏟)
這種工兵鏟起源於德國,後來經蘇聯傳入我國,被我軍直接採用,曾經在戰場上經常替代刺刀和大刀的角色,被用於直接搏殺。
效果還挺好。
所以就這麼一直用到80年代,之後才發明了第二代工兵鏟。
可是相比第一代,二代鏟也只是多了一個摺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