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礁聽了妹妹的話,依然有些打不起精神:「話雖如此,可許賢妃能做什麼呢?太后快死了,周家連自保都吃力,她能依仗的就只有德光皇帝。德光皇帝不肯對孫家人下死手,她就無計可施。等到德光皇帝駕崩,新君繼位,她還是會被困於後宮,空有尊貴的地位,卻無法影響朝政。這跟上輩子沒有任何差別!」
到頭來,孫家還是能繼續苟延殘喘許多年,直到陶岳清理掉孫閣老派系的官員,奪過朝政大權,新君也長大親政了,孫家才會徹底倒台。
可在這個過程中,西北軍民會如何?周家會如何?周家庇護下的官員百姓會如何?誰會關心呢?興許連陶岳陶大人,也仍舊逃不掉積勞成疾、因病去世的命運。海礁可不想自己重活一世,那麼努力地想要改變,結果卻是什麼都沒能改變。
海礁滿心不甘,海棠卻還算平靜。
她心裏清楚,這個時代的人,都把皇帝看得很重要,認為皇帝不想做的事,沒人能逼他去做;皇帝不想殺的人,也沒人能治得了他。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皇帝難道願意兒子們死的死,出繼的出繼,只留下一個奶娃娃可繼承大統?可他還不是要面對這樣的結果?
皇帝難道不惱恨周家把持西北兵權,想要將兵權重新掌握在手中?可胡人頻頻擾邊,朝中卻無大將可派,他還不是只能讓周家繼續鎮守西北,直到鎮國公周老元帥去世為止?
皇帝難道不想徹底報復昔日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兄弟們,讓他們再也無法威脅到自己?可他還不是要冊封那幾位王爺親王爵位,好吃好喝地養着,連個治罪的藉口都找不到,還要在病重的時候,因為無子可繼位而面臨他們帶來的威脅?
皇帝做不到的事情多了去了!
有些事,不是皇帝不想做,他就可以不做的。
有些人,不是皇帝不想殺,他就可以不殺的。
只要孫貴妃與孫閣老的罪名夠重,證據足夠充足,再公之於眾,就算皇帝不想殺又如何呢?朝廷百官齊齊下跪請旨,他真的能拒絕嗎?
他不能。
他活不了幾年了,還要為身後名考慮。更何況,死了兒子的孫貴妃,與違背他心意去支持紀王世子的孫閣老,真的值得他付出身後名的代價去拯救嗎?
海棠認為,德光皇帝若沒有老糊塗,應該知道要如何選擇。
因此海棠鎮定地開解海礁道:「哥哥,你別擔心。許賢妃作為民間一個小小的秀才之女、舉人之妻,進宮做乳母卻遭逢大變,吳皇后與三皇子都沒能逃脫,她卻平安逃到了慈寧宮,求得周太后的救助,又在做了數年宮人之後,一躍成為皇帝寵妃,還生下了八皇子。她經歷的這些事,是尋常軟弱婦人能應付得來的嗎?她上輩子還成為了太后,雖然被朝臣逼回了後宮,卻還是護着新君平安長大了,不但徹底剷除了孫家一派,還讓新君順利親政了。你以為能做到這些事的她,真的是個簡單人物嗎?」
海礁冷靜了一些,仔細想了想:「確實這聽起來就不是個尋常婦人能做到的。許太后雖然也有過犯錯的時候,但她確實是位奇女子。本朝歷代后妃中,能及得上她的寥寥無幾。」
海棠笑了:「既然她是這麼厲害的人物,怎麼也不可能比不上孫貴妃吧?你覺得她會想不出辦法對付孫貴妃?從前是因為孫貴妃勢大,她卻只是小小宮人,可現在不一樣了。她的兒子即將成為儲君,到時候她在外人心中的份量便要超過孫貴妃,自然會有人依附於她,為她母子二人衝鋒陷陣的。更何況,報復孫貴妃,也不一定要明刀明槍地來。在後宮中要對付一個人,方法多了去了!有周太后指點,許賢妃的手段怎麼也比孫貴妃強吧?」
說實話,孫貴妃壓根兒就談不上有什麼宮斗的手段。她從一開始靠的就是皇帝的聖寵與偏愛,害人都是明刀明槍,明着殺人放火,雖然高效,卻留下了無數後患。她也就是仗着皇帝願意護着她,才敢這麼亂來,根本就是恃寵行兇。對比先帝朝時的後宮,周太后與常貴太妃、陶慧太嬪等人的宮斗,段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比起海棠經歷過的後宮,就更不必提了。
孫貴妃這種手段簡單粗暴的前寵妃,這麼多年能一路成功,完全是靠着皇帝的偏心。論手段心計,她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