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起周淑儀嫁入潁川侯府的故事之前,馬氏先給海棠簡單介紹了一下潁川侯府的情況。
潁川侯府曾家,原是本朝開國勛貴,擁有丹書鐵券,世襲罔替。不過,曾經顯赫的曾家,其實在五十多年前就勢微了,失去了兵權,連侯爵之位都從一等的平西侯降為了三等的潁川侯。子孫又不爭氣,全靠祖傳的底子撐場面罷了。上任的潁川侯有個宗室女母親,可本人想要娶個高門大戶出身的淑女做正妻,都要被人挑三揀四。
他命運的轉折點,是在他被委任為某位出宮開府的小皇子的王府親衛隊長之後。而那位小皇子,便是後來登基的德光皇帝。
德光皇帝在潛邸時,曾經受過得寵的兄弟們欺負,上任穎川侯救過他兩回,立下大功,便在德光皇帝繼位登基後,一躍成為了禁軍統領,是眾所周知的新君心腹愛將。
可惜幾年後,他便在出外差途中感染風寒,壯年身亡。
當時他的兩個兒子年紀都還小,孤兒寡母好不可憐。德光皇帝覺得是自己沒有保護好忠臣良將,心生愧疚,便對曾家遺孀遺孤照應有加。
繼承爵位的現任潁川侯幼年襲爵,剛滿了十六歲,就被召入宮中做了御前侍衛。德光皇帝關心着他的成長與婚姻,親自為他賜了婚,後來又委任他做了禁軍統領,十分信重。每逢年節時,皇帝賞賜宗室皇親高官勛貴,潁川侯府總是頭一份。幾十年下來,他家家財巨富、聖眷極隆,若無意外,極有可能世世代代都會統領禁軍,與國同壽,乃是第一等的勛貴人家。
作為德光皇帝最寵信的心腹愛將,現任潁川侯的婚配對象,定是要由皇帝決定人選的。不過皇帝不清楚各家名門淑女的情況,又不想委託吳皇后,生怕吳皇后會偏着娘家,從保守派人家中選人,可孫貴妃剛生子不久,身體虛弱,無暇他顧,他又想着要找機會與周太后和解,好換取嫡母在一些涉及生母的事情上鬆口,便將心腹愛將的婚事托給了周太后。
周太后接過了暗示,寫信給娘家人,讓鎮國公夫婦從家裏的適齡女孩中挑幾個好姑娘,送到京城來相親。哪怕這些周家姑娘嫁不了潁川侯,京城還有許多優秀的婚配對象呢!
信傳到長安之後,鎮國公夫人親自挑中了三個侄女——他們夫婦並沒有未婚的女兒,只能從侄女中選人。這三個姑娘個個都才貌雙全、身體健康、品行端莊、性情溫婉。她們當中父親官位最低者,也有四品,最高是從二品,無論家世還是個人條件,都絕對配得上潁川侯。
可人還未出發去京城呢,周家三房就出了夭蛾子。
馬老夫人不知用什麼理由,說服了丈夫出面與鎮國公交涉,把自己的女兒周淑儀給塞進了三人名單中。周淑儀的輩份比其他姑娘都要高一輩,算是鎮國公與太后的同輩堂妹,雖然年紀小,但她若真嫁給了潁川侯,在輩份上其實會讓周太后頗為尷尬的。不過鎮國公最後還是點了頭。
鎮國公夫人作為領隊,帶着人集體前往京城相親,卻沒有擅專之意。她讓各位姑娘的母親隨行,就算要定下婚事,也要讓丈母娘們親自考察過未來姑爺,再決定要不要嫁女,免得姑娘們將來在婆家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她們的父母會怪到從中牽線搭橋的周太后與鎮國公夫婦身上。
其他三位姑娘的母親都欣然答應同行,奇怪的是,周淑儀的母親馬老夫人卻不打算跟着去。她推說放心不下丈夫,又不肯讓兒媳周馬氏出面,所以就把事情託付給了同行的一位四品誥命侄媳婦——後者算是與她來往比較多的夫族女眷,得她重託,簡直是受寵若驚。
馬氏說起當年出發前周氏族中的鬧劇,表情就透着不可思議:「額去看大姐,親眼見到那淑儀姑太太當着親友外人的面哭成個淚人兒,吵着鬧着要讓老娘陪自己進京,馬老夫人都不為所動從前額們只說大姐的後婆婆把閨女寵上了天,定會把人寵壞的,萬萬沒想到,她對親閨女還有如此鐵石心腸的時候就連他家老太爺,都說自己的舊患早已沒有大礙了,家裏不缺人侍候,夫人暫時離開幾個月也沒啥,閨女的親事要緊,可馬老夫人就是不肯鬆口」
周淑儀是馬老夫人的老來女,出生時母親都已經四十多歲了,父親也到了可以做她爺爺的年紀,哥哥們少說比她大了十幾歲,個個都視她如珠如寶,有求必應,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