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時候,連隊中的士兵對這兩個異族人都有些牴觸。
但是李舜臣的漢語說的很好,他又讀過兵書,在連隊中很快就脫穎而出,多次建議連長制定作戰計劃,很快就在連隊中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而木下藤吉郎則靠着打仗勇猛,每一次作戰都第一個衝鋒,在連隊中也收穫了認可。
他們所在的連隊,在追擊一夥匪徒的時候,越過了南直隸和山東的邊界,追擊到了山東境內。
而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所在的小隊又在一次夜襲中,和連隊失去了聯繫。
而按照東南新軍的制度,只有連長才會有配發全部的作戰地圖。
此刻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加上十三名漢人士兵,和連隊失散,手上沒有地圖,徹底迷失在山東境內了。
李舜臣給連長出謀劃策過,也看過作戰地圖,雖然記不清細節,但是他帶領小隊一路向南,準備返回南直隸,卻又遇到了明廷的軍隊攔截。
不過這倒不是明廷的正規軍,而是山東兗州府一名叫做何受中的千戶,自己帶領「家丁」組成的團練。
如今在明廷在山東的軍隊,除了三鎮新軍之外,剩餘的就是山東各地軍衛的部隊,以及一些軍事豪強自己組建的勤王軍隊。
明廷的體制內,這些軍事豪強,也就是所謂的將門,其地位在土木堡之變後一直被文臣壓制。
但是並不代表這些將門就沒有權力了,相反大明的文武二元體制中,將門也有其獨特的地位。
將門的世代繼承的特性,讓他們形成了一股穩定的軍事貴族勢力。
這些將門長期紮根於地方,往往都是某個衛所或者都指揮所的軍官,他們有錢也有人,就像是南平於家那樣,積累了財富和地位。
而明廷對於將門的態度,在個人前途上,將門無法像唐代武人那樣搞藩鎮割據,但是也不像是宋代將門那樣完全沒有權力。
比如在自募團練這件事上,將門子弟募兵作戰,明廷往往會立刻確認,給領兵勤王的將門子弟加官進爵,將他們的軍隊確認為正規軍。
每一次邊境有事,都有大量的將門子弟帶領家丁和私兵,從老家前往京師效忠皇帝,皇帝也會賜予他們相應的職位,就算是沒有遭遇作戰,也會給他們賞賜,或者乾脆將他們編入正規軍。
而對於文官和士紳募兵辦團練,明廷的態度則要防備的多。
比如之前南直隸倭亂的時候,狀元沈坤在淮安老家丁憂,看到倭寇四起就散盡家財組織鄉兵作戰,但是在倭亂平定之後,沈坤很快就被人構陷,被錦衣衛抓捕押往京師處死。
而蘇澤早期起事的時候能募兵,靠的還是掛靠在福州市舶司衙門和方望海的鈔關廳下。
明廷對於將門,並不擔心他們募兵作戰,甚至李成梁這種手底下上千家丁的,明廷反而會委以重任,甚至給他的家丁承擔軍費。
但是文官或者士紳募兵,則會被懷疑要搞地方割據,往往會重拳出擊嚴厲打擊。
長期以來,就形成了武將出將出兵,士紳出錢出人節制的制度。
山東本來就是衛所遍地,比如戚繼光就是山東人,他就是濟寧府的衛所世代千戶出身,中了武舉之後開始自帶乾糧抗倭,然後被委任為參將。
何受中也是這樣的情況,他家是兗州府任城衛的世襲千戶,家中有良田上千畝,從小就喜歡在山東結交豪俠。
在東南起事之後,何受中也感覺到了大亂將起,立刻開始募兵。
等到徐州一丟,山東就成了和東南拉鋸的前線,兗州知府更是直接給何受中撥錢,讓他擴大團練人數,保衛兗州府。
何受中手下有五百多人的鄉勇,這些人骨幹都是他結交豢養的家丁,戰鬥力比不上三鎮的新軍,但是比衛所兵可要強多了。
和李成梁的態度一樣,這些兵都是何受中的寶貝疙瘩,所以何受中還給他們購買了鳥銃,訓練他們使用鳥銃作戰。
而李舜臣所在的連隊,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