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他就是萬曆朝的班首重臣,主要工作是幫着萬曆代祭山川日月列祖列宗,整日在這些陵廟之間忙碌着。
祭祀本來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徐文壁在萬曆年當了那麼多年大祭司也沒出過差錯,在勛貴中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如今的定國公徐文壁,雖然不是明廷的大祭司,但是已經勛貴中資歷靠前的了。
成國公朱希忠本來是勛貴第一,是徐文壁父親老定國公一輩的人物,也帶過兵打過仗。
但是朱希忠在追隨上皇西狩的時候,太原兵變的時候被憤怒的士兵們打死了。
朱希忠一死,老一輩的勛貴基本上都站錯隊伍跟着上皇,死的死散的散。
年輕一代的勛貴中,也就只有徐文壁還算是能用的。
徐文壁在「勸說」上皇迴鑾京師中立下了功勞,也得到了隆慶皇帝的信任。
三十多歲的徐文壁掛帥出征,自然是志得意滿,不過這位新軍大臣的水平,其實也就是一般般。
徐文壁之前的兩個職位,紅盔將軍是負責內廷禁衛的禁衛統領,紅盔將軍是佈置在皇帝身邊的最後精銳,一般都是勛貴子弟擔任,身穿紅色盔甲,所以叫做紅盔軍。
到了明代中後期,紅盔軍已經是內廷儀仗禮儀軍隊了,根本沒有作戰能力。
護送上皇西狩的前半段,大軍都是成國公朱希忠帶領的。
等到太原兵變之後,大部分的禁軍都留在太原或者返回了京師,上皇只帶着部分親信逃往西安,這時候徐文壁才開始真正的統領軍隊。
徐文壁的優點就是中規中矩,如果將他認為是軍事上的奇才,那也未免太高看他了。
除此之外,徐文壁勛貴子弟的作風也很明顯。
比如輕縱家奴,包庇手下,作風奢靡,喜歡排場。
這些若是安定的時候,倒是也不要緊,這樣的勛貴已經算是勛貴中的乖寶寶了,大部分勛貴,比如徐文壁的親戚,魏國公徐鵬舉那樣的貨色,讓他們統領大軍鐵定要吃空餉貪出兵變來。
只可惜現在是戰時,山東戰場馬上就能驗證這位定國公的成色了。
在徐文壁進入山東以後,他並沒有加快速度趕往前線,卻一路上走走停停,接受山東官員的迎接款待。
就這樣徐文壁走走停停,半月才到了山東前線。
王本固帶領三鎮軍官拜見徐文壁,徐文壁卻將其他中層軍官全部攔在了門外,只見了王本固和新軍三鎮的主官。
對於徐文壁倨傲的態度,三鎮新軍的中低級軍官都非常不滿。
要知道王本固雖然是文官,一向用軍紀統兵,對待中高級軍官不假顏色。
但是平日裏也會去軍營巡視,拉攏低層的軍官。
徐文壁作為新任主將,竟然第一次軍議連中下層軍官都不見,這種倨傲的態度實在讓人寒心。
王本固和三鎮的統制官出來,臉色都非常的難看。
眾將領圍上去,王本固只是重新擠出笑容說道:「徐統領讓大家各司其職,做好大戰準備。」
可是眾人圍上去詢問要如何作戰。
王本固立刻板起臉訓斥,只是讓軍中備戰。
第一鎮第二協的協長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兒子。
等到他返回營帳,見到了從京師趕回來的李如彘。
「爹怎麼說?」
李如彘連忙將李成梁的話一五一十的傳達,李如松在李如彘的伺候下解下盔甲說道:
「徐文壁不足為慮,爹說的沒錯,只要將王本固擠走,我們就可以掌控三鎮精銳了。」
李如松雖然年輕,但是靠着李成梁的人脈,他在三鎮中相當吃得開。
三鎮統制官都是李成梁的老下屬和學生,中低層軍官也都是在京師武備學校中聽過李成梁的課的,加上李如松在軍中拉攏人心,這些中低層軍官很快聚集在他身邊。
王本固回
第416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