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南京城內,到處可以見到踏青的人群。美國小說網 https://www.gogogous.com/
燕子磯是臨高遠望的好地方,五月二十日,見到天氣晴朗氣候溫和,天工書院也放了一天的假期。
能來天工書院讀書的也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在一起很快就廝混熟悉了,學生們紛紛呼朋引伴,也一起登上了書院附近的燕子磯。
王元慶和同伴孫衛一起,兩人一邊爬山一邊看着南京的景象。
和平坦的蘇州府不同,南京多是丘陵地貌,有虎踞龍盤的地形,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原因。
王元慶是太倉人,和王錫爵家的太倉王氏還有幾分血脈親戚關係,只不過王元慶家裏早就分家,也再沒有人讀書科舉。
王元慶的父親變賣了家裏的土地,辦了一家五十名織工的中小型紡織坊。
家中的棉紡織坊規模雖然不算太大,但是王元慶算是從小衣食無憂。
孫衛就要比王元慶慘多了,他家裏在城外本來也有兩畝田,全家三代人都靠着這兩畝田為生,雖然日子過得窘迫,但是也能過下去。
後來前年倭寇入寇江南,還攻破了太倉縣城,孫衛家裏逃難的時候死了兩口人,家裏的土地都被倭寇糟蹋了。
等到倭寇離開,突然孫衛家附近的一個地主拿出一份地契,向縣衙申訴說孫衛家的土地是他們家的。
而孫衛家的屋子被倭寇焚毀,家裏的地契也在逃難的時候丟了,官司打到了縣衙之後,土地被判給了那個地主。
孫衛父親因為這場官司活活氣死,只留下孫衛和妹妹相依為命。
家裏的田沒有了,為了能夠養活妹妹,孫衛只能進了太倉城內的一家棉紡織坊。
兩人都是十八歲的年紀,王元慶養尊處優,剛爬了一半就氣喘吁吁。
孫衛手上都是老繭,從十六歲開始他就在棉紡織坊中干各種活計,爬到半山也不帶氣喘的。
「衛哥兒,歇會吧!」
孫衛停下腳步,看到王元慶氣喘吁吁的樣子,兩人在山邊找了一棵樹邊上盤膝坐下,開始納涼休息。
王元慶解開腰間的水囊,喝了一口水後遞給孫衛,孫衛搖了搖頭,沒有接過王元慶的水囊,而是從腰間解下一顆青梅,塞進嘴裏解渴。
王元慶潤了潤嗓子說道「蘇山長說了,以後下午的日用之學改成選修了,也可以改去上木工實習,衛哥兒要不要也換成木工實習?」
孫衛搖了搖頭說道「我還挺喜歡蘇山長這門課的,我想要繼續上下去。」
王元慶說道「那些日用之道我聽得頭疼,還不如去上木工實習呢。」
孫衛只是笑了笑,王元慶以後是要回去繼承家裏的產業的,他來書院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學習製造和維護水力紡紗機。
在見過了實物,並且親自體驗了水力紡紗機的效率之後,所有年輕的學員都將這台機器視為神器!
這樣的一台水力紡紗機,能抵得上200台老式紡車,這驚人生產力提升,讓所有見識過機器的未來工坊主們心情激盪。
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學會製造這台機器,想要讓家裏早點用上這種先進的機器。
王元慶就暢想過,只要家裏有一台水力紡紗機,一個織工就能抵得上二百個織工。
他們家目前有五十個織工,也就是說只要有這樣一台機器,一個人就能完成原來四倍的工作量!
家裏的工坊可以僱傭更少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訂單,這一切都足以讓王元慶的父親對他刮目相看。
王元慶只對水力紡紗機的技術感興趣,對於蘇澤下午講授的日用之道和晚上的算學課程興趣都一般,甚至覺得有些浪費時間。
在蘇澤宣佈下午的日用之道可以自由選擇木工實習後,王元慶這些中小工坊主的子弟們,紛紛選擇放棄學習日用之道,改成木匠實習。
比起王元慶的急不可耐,孫衛這些紡工學員,對於學習水力紡紗機的技術就沒那麼急迫了。
他們的學期要比王元慶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