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璉在閩越山中登基稱帝,國號「飛龍」,自稱「飛龍人主」,而他帶領的義軍也稱之為飛龍軍,很快就席捲三省。
這兩年福建廣州為了抗倭,加征了不少苛捐雜稅,百姓是民不聊生,各地的民亂四起。
古代加稅可不是現代加稅,在現代加稅可能就是少吃一頓好的,消費降級一些。
在古代農業社會,本身能留給普通百姓的餘糧就不多,辛苦一年種糧食,有時候連本錢都回不過來。
而朝廷每次加稅,最終都攤派到最貧苦的百姓頭上,豪紳可以通過各種辦法避稅。
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對於官府來說,加稅就是一個指標和數字。
按照洪武祖制,永不增加田稅,只能說洪武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低估了後人的智慧。
朝廷用錢的地方是越來越多,在洪武時期,這筆錢也許是夠了。
但是到了現在,光靠這些田稅,朝廷早就破產了。
當然,這也不能只歸咎於皇帝鋪張浪費。
官員的數量在膨脹,官府需要管理的事務在變多,各項基礎建設的成本在擴大,而邊境養兵作戰的錢糧在增長。
比如這次東南倭亂,朝廷要募兵剿匪,自然要開徵新的苛捐雜稅。
戶部和兵部,根據地方上遞交的募兵計劃,核算出一個金額出來。
然後經過內閣堂議,司禮監批紅,加稅的政令發到地方上。
福建布政使衙門,則根據福建八府的往期稅賦水平,開始將這筆銀子拆解到各個府。
而知府接到了這份加稅指標,則會再次拆分到各個縣,限各縣必須要按照朝廷要求完成加征的任務。
江西興國知縣海瑞接到了這份加稅的公文之後,立刻召集城內的大戶,用政令逼迫大戶交稅。
海瑞做官大公無私,又精通《大明律》和衙門的各種門道,剛上任就將縣裏的胥吏治的服服帖帖的。
他到任之後就親自丈量了土地,從大戶手中抓出了大量隱匿的田產和隱匿的佃農。
就算是這樣,海瑞依然是鬥智鬥勇,這才從這些大戶手上收上了加征的稅糧。
而別的地方官就不會像海瑞這麼辛苦了。
比如南平縣的孫知縣,還會找來蘇澤,搞什麼捐銀,最後來一個「大戶如數奉還,小戶七三分賬」,然後再從普通百姓頭上刮。
孫知縣這種都算得上是愛民如子勤政的好官了,更多的縣官直接喊來各房胥吏和里正保甲,將加稅的任務再次攤派下去。
開個會傳達一下皇帝御前會議的精神,強調這是皇帝親自抓,內閣重視,上級關注的重要工作,要求下級要狠抓落實,圓滿完成加稅的指標。
縣衙將任務拆解下去,那些戶房的胥吏往往更加的高興。
加稅,那胥吏就可以繼續搜刮百姓了。
他們自然不敢,也不會去找本地的豪強大戶,於是這些稅賦都落在了普通的百姓頭上,而胥吏上下其手,還能從老百姓那裏敲到更多的骨髓。
這麼一番動作下來,整個福建窮苦的百姓幾乎沒了活路,既然到了買兒賣女才能交稅的地步,那不如反了他娘的。
張璉也在這種時機下迅速崛起,搞出如此巨大的陣仗。
十月份,福州的都司衙門得到急報,漳州府的治所南靖被張璉帶兵攻破,漳州知府被俘,駐紮在漳州府最大的軍衛鎮海衛全軍覆沒。
張璉親自帶領三萬人,以漳州府南靖為基地,攔截南下作戰的官軍。
福建巡撫游震德,奉旨調動、指揮王豪統三軍,與福州通判彭登灜領鄉兵聯合征討張璉起義軍,均被義軍打的落花流水。
福建巡撫游震德又連續下令,要求剛剛在興化府打了勝仗的戚繼光速速南下,一定要將飛龍軍擋在泉州府以南。
戚繼光不情願的領兵出發,很顯然比起抗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