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倭寇的風波逐漸停歇,南平縣城內也恢復了平靜。燃字閣 http://m.ranzige.com
不過延平書院和府學倒是賴在縣學不肯走了。
原因自然是鹿大王已經登陸外海,大家都知道東南要不太平了,留在城外讀書還是太危險了。
不過讀書人還都是閒不住的,自從徐士盛死後,城外也沒再傳出鬧倭寇的事情,縣城的緊張氣氛鬆懈下來,這些讀書人們又開始出城踏青遊玩,只不過要多帶上幾個護衛。
延平書院的山長陳默群,正陪伴着好友何良俊在南平城東的九峰山踏青巡遊。
何良俊就是拓湖先生,這位拓湖先生世代官紳,是松江華亭人。青少年時代,攻習詩文,愛好戲曲。後來做了貢生後曾經授官南京翰林院孔目。
仕途不順暢後,何良俊辭官回鄉專門研究曲藝,如今也是江南文化名流領袖。
不過去年倭寇攻破松江府,何良俊的藏書樓都被倭寇燒了,為了避禍這才從松江府南下遊歷。
陳默群是何良俊的好友,應陳默群的邀請何良俊在南平縣暫住了一個月,而何良俊也投桃報李在南平縣搞了個戲文徵文活動,算是幫着延平府的讀書人在全國打打名氣。
萬一能有一篇佳作面世,那延平府的讀書人也能在全國讀書人那邊露露臉。
前些日子鬧倭寇,陳山長也不敢出城,最近城外風聲逐漸安穩下來,陳山長帶着好友出城遊玩。
這南平城外九峰山上名勝古蹟非常多,此時陳山長和拓湖先生手持竹杖,兩人矯捷的攀登九峰山。
身後作陪的是延平書院的教授和學生,他們氣喘吁吁的在後面跟着。
陳山長舉起竹杖,指着山上說道「元朗兄,前面就是化劍閣了。」
何良俊,字元朗,號拓湖先生。
何良俊登高看着山崖下方的延平津問道「這就是二劍合一的延平津?」
陳山長點頭說道「正是此地。」
「聽說化劍閣還有李相公的碑文,現可存否?」
「李相公的碑文尚存,我帶元朗兄去看。」
化劍閣是南平縣一座名勝古蹟,這是一段來自於晉代的傳說。
相傳晉代名臣張華擅長觀星,他觀星發現斗牛星宿之間紫氣長虹,認為將有神劍出世,佩戴神劍的人可以做宰相。
於是他委託同樣擅長星象的豫章人雷煥去豫章豐城做縣令,尋找星象中所示的神劍。
古人認為天上的星象也對應地上的位置,斗牛星宿對應的就是豫章之地。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那一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說的就是雷煥在豫章挖出神劍的典故。
雷煥挖出兩把寶劍,一說是太阿和龍泉,也有說是干將和莫邪,他將其中一把劍送給張華,自己則留下一把劍。
這時候雷煥的兒子勸說父親不要藏下寶劍得罪張華,但是雷煥卻說晉朝要大亂,張華也會被害,這劍是靈異之物,終究會化為他物而去,不會永遠為人所佩帶。
後來張華果然在八王之亂中身死,那把神劍也不知所蹤。
後來雷煥的兒子雷華任州從事,一次帶劍經過延平津時,劍忽從腰間跳出落入水中,雷華讓人進入水中找劍,一直找不到。
只見到兩條龍各長數丈,盤繞在水中,身上有花紋,尋劍的人驚懼之下離開。
雷華嘆息道「先父化為他物的說法,張公終將會合的議論,今日算是驗證了。」
這件事之後,南平人就在延平津邊上的九峰山建造了化劍閣,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化劍閣上有不少名人題字碑文。
何良俊隨着陳默群繼續登山,果然見到了一座石碑,兩人走到石碑處觀看,這就是何良俊所尋的李相公的碑文。
不過這位李相公,倒不是當朝的相公,而是宋代明相李綱(紹宋里那位)。
看完了李綱的碑文,何良俊再看下方的延平津,張華、雷煥,雷華的故事交錯,突然讓人產生了一種古今悠悠的感慨。
陳默群說道「元朗兄
第119章 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