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源和林清材總算是從上次的投稿中,選了兩篇勉強能看的文章,蘇澤帶着這兩篇文章返回了長寧衛。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
加上蘇澤選擇的兩篇文章,第二期的《拍案驚奇》總算是湊齊了版面。
哎,文抄短篇還是太累了!
等到「文學」技能升級,一定要找個篇幅長的連載!
於家的戲班也送到了長寧衛,這個是非常標準的南戲戲班。
有南就有北,在南戲流行之前流行的是北戲,也叫做元雜劇。
北戲和南戲,其中北戲的戲班主要唱歷史公案,對格式要求非常嚴格,在元代達到了巔峰。
而南戲主要唱民間故事,以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為主,所以更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
其實嚴格的說,如今流行的並不是最初的南戲,而是南戲和北戲結合後產生的明雜劇。
不過民間更喜歡稱之為南戲,主要在民間流行,和在皇室和諸藩王府中流行的「宮腔」以示區分。
而在南戲中,又分為四大聲腔,分別是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弋陽腔。
這其中崑山腔傳唱最廣,也就是如今所說的崑曲。
於指揮使家的這個戲班,就是崑山腔的戲班。
於指揮使家是個小戲班,加上伴奏總共只有十六人。
於家戲班的伴奏六人,戲子十人,這是南戲最小規模的戲班。
南戲已經和後世京劇一樣,分為「生旦淨丑」四種類型的角色了。
最小規模的戲班也需要「十大庭柱」,他們是:淨、官生、巾生、老生、末、正旦、五旦、六旦、副、丑。
任「官生」角兒的戲子叫於濟,是整個戲班的頭角兒,同時也是戲班的領導者。
整個戲班全部都是於家的家生子從小培養的,在拓湖先生家的戲班來之前,在南平縣城也是頂尖的。
不過和拓湖先生的戲班一比,於家這個戲班就不夠看了。
於濟對於蘇澤非常的恭敬,但是看到於濟娘里娘腔的樣子,蘇澤總是忍不住和他保持距離。
這年頭男風盛行,而這個於濟打扮非常中性化,蘇澤可不想沾染這些。
蘇澤讓戲班在長寧衛搭台子唱了一場關漢卿的《拜月亭記》,整個長寧衛全部都轟動了,里三層外三層的圍在戲班附近看劇。
這年頭的戲劇還屬於上流人士的愛好,不過劇情的戲文和賓白都已經是老百姓能聽得懂的白話文了。
對於長寧衛普通百姓來說,精神文化活動基本上沒有。
在蘇澤穿越之後,長寧衛的普通百姓總算是吃飽了飯。
在吃飽了飯之後,自然有了精神文化上的追求,於家戲班在長寧衛演出,正好滿足了長寧衛的精神需求。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憂。
黃時行就是上次《杜十娘》風靡縣城最大的受害者。
他加印的二百份《文苑新韻》全部都砸在了手裏,一份都沒有賣出去。
裝幀精美的《文苑新韻》沒有賣出去,蘇澤那粗糙的《拍案驚奇》卻脫銷了。
這都讓黃時行的臉上火辣辣的疼。
如今聽說《拍案驚奇》要變成每個月固定兩刊的小報,黃時行更加坐不住了。
林清材和陳朝源的動作也很快,他們在租下編輯部之後,迅速在南平縣城中的讀書人中徵集稿件。
蘇澤開出的潤筆費是短篇三兩銀子,這對於南平縣城普通讀書人來說是相當有吸引了!
每一期就算是只用兩篇稿子,一個月也能用四篇稿子,一個月也有四次機會了!
潤筆費是一個誘惑,更大的誘惑是《拍案驚奇》上一刊賣了五百份!
當然,南平縣城可沒有這麼多讀書人,這五百份中有些是買回去收藏的,也有一些是往來商人多買幾分販賣到其他城市去的。
但只要是南平城的讀書人,誰沒有看過《拍案驚奇》啊,有一個讓自己的文章在全縣讀書人面前揚名的機會。
別說是《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