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意外,看了看妹妹,也是一臉殷切,不由得奇怪:「門內所載譜格,非是樂曲,乃是令格,戰場傳令所用,雖有定規,卻無定矩,與現今音樂卻是無關。愛字閣 m.aizige.com
亦有一些先人所做雜曲,皆為雅樂正器,爾等所學(他搖了搖頭)無法演奏。」
他其實有意為難這些人,平時說話也不至於這麼生僻,就是他那些徒弟,日常都聽慣了的,現在也蒙着,一大半都聽不懂,更別說外人了。
那些紈絝一開始進屋的時候,對這稀奇的陳設還嘻嘻哈哈的,康王往那一坐,架子一端,他們就有點不太適應了,安靜了不少,這談起音樂來,又把話說的這麼拗口,在場的人不頭疼的已經不多了。
大概也就是面(眼?)無表情的焦元正和雙胞胎還成。
康王也是納悶,他這習慣養成的早,前世高中時就開始了,主要是相貌奇異,在學校又不能耍威風論斧子,就總有人被他瞪一眼嚇尿了惱羞成怒,就拿他相貌來取笑。
有人取笑,就有人巴結,日常把話說得古拙,就是為了壓話頭兒,還顯得人有學問,讓人不明覺厲,身邊會安靜許多。
等高中肄業了,上了戰場,說話簡潔是好處,而且這個風格,人顯得威嚴傲氣,氣勢也好看——他個子矮,人不瘦可也不胖,要說氣勢,從遠觀上是沒有的,就得從旁的地方找。
煞氣這東西提氣勢最方便,可是不能濫用,趕上對面的人受不住,一傢伙嚇傻了,反倒惹禍。
氣勢要是弱了,他這個職業者,就容易被人看輕了,世界上以貌取人的多了去了,本來也無妨,可總有人心裏沒數兒,腦子裏逛盪醋,長倆腰子還挺肥,瀉出油來沁的肝硬了,勾兌地膽汁把膽都脹大,專門不會說人話,一輩子就干一件人事兒還是拉屎。
遇上這樣人,你不揍他一頓吧,不解氣;你揍他一頓吧,警察罰你錢,還得給人家治病,所以把氣勢養起來,讓這幫人知道知道誰是大爺,會省很多麻煩。
康王也是習慣了,到這邊之後,他不明白情況,所以不想和人多說話,就照常的把架子端起來,他也知道這樣不利於人脈交際,但是從來都是人家來交往他,他什麼時候交往過別人了。
所以,計宜民這樣的狀態,他是熟悉的,雖然不耐煩,但多少給個好臉,雙胞胎乖巧,好臉色就更多一些,至於那些個松松垮垮的浪蕩子,他多看一眼都嫌煩。
也因此,這麼說話都還能聽懂的雙胞胎,就讓他頗有興趣。
雙胞胎似乎是陳玉珥比較外向:「我們就是學民樂的呀,我們能懂的!而且我們也在做古樂復原的工作和溯源的研究,軍樂是很重要的部分,可是資料都找到很少!只有一些大略的描述,什麼細節都找不到!
如果您這有,那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說是填補了史料的空白!我們連軍樂器的樣式都找不全!很多都不知道是什麼!」
康王一皺眉頭,軍樂是特殊的音樂體系,尤其是在古典戰爭中,軍樂器通常都非常簡單,原因就很現實:執掌軍樂器的官員小吏,乃至旗門將,受到的教育其實是很有限的。
尤其是陣前鼓進,那擊鼓的力士,都是從軍士里簡單的選出來身長力大者擔任,能記住繁複的鼓令就不錯了,還指望玩花活?再說就是會也不能讓他玩兒啊。
這邊傳令說左軍前行,鼓令力士玩兒個花活兒,先來個七星醒獅,再劃一圈邊釘兒,來個平槌兒三點頭,士兵就懵了:這主帥喝多了是怎麼着?怎麼,咱們這是先晃蕩腦袋,再眨眨眼?那個說也不一定,主帥是福建人,三點頭兒是抬腿兒啊。
那這仗還能打?
所以康王對陳玉珥說的這種研究項目,他倒是沒什麼意見,什麼時候都有閒出屁來的人,但是這個進度,他是不信:歷代都有武備要略,或許名字不一樣,但是都得有,這是軍規軍法,不可能不記載的。
那裏頭關於鼓多大,多少人的軍陣用多大的,用多少,都是明文規定,干錯了在現代也就是個降職,通告,寫點檢討什麼的;在古時候,那是要殺頭,綁至轅門斬首的!
看到他面有不豫之色,陳玉珥一驚,不知道哪句話說錯了,一邊的計宜民連忙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