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針鋒相對
陳青兕好似在說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只是目光直勾勾的望着金庾信,等待他的答覆。
金庾信並沒有顯得半分憤怒,從容的作揖說道:「大都督這話可是冤枉我家君上了,我家君上最愛上國詩文,尤其是大都督的盛唐體詩,他是讚不絕口。那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君上是日日詠誦。多次表示,若有機會親臨上國,必要拜訪大都督,以表敬意。得知大都督出鎮熊津,多次動了來訪之心。得知大都督約見,我王特別高興,本欲親臨。」
「只是」
他說到這裏,道:「先天病故不久,我王行王事,尚且建立威望,國內並不穩固。尤其是這些年新羅與高句麗、百濟連年戰鬥,國內反戰聲不斷,他實在抽不開身」
他又若有所指的道:「我王還聽說大唐天子有心封禪,我王仰慕天恩已久,能夠親臨中原,參加唐天子的大典,乃他此生所願。他時刻準備動身西行,但我王知道協助上國覆滅高句麗方才是第一要務,一直為此殫精竭慮。實在抽不開身,還望大都督見諒。」
「原來如此!」
陳青兕聽了解釋,也知自己不能繼續追究下去了。
人家理由足夠充分,要為了西去大唐參加封禪大典,難不成見他這個大都督,勝過去中原面聖?參加李治的封禪大典?
陳青兕真要這麼幹,李小九都饒不過他。
李治意圖封禪之事,也確有其事。
陳青兕知道一二。
至於緣由,不外乎李治自己急了。
歷史上也是一樣,李治在顯慶年之後,開始了一段時間的趕進度加速,又是打百濟又是強爭高句麗,高句麗還沒打下來,又是勞師動眾的行封禪儀式。
明顯不符合常理
儘管李治的封禪被號稱為華夏歷史最盛大的封禪大典,規模之浩大,除了文武百官,突厥、波斯、大食等國使者皆隨行其列。至於倭國之流,那是連登山的資格都沒有的,只能在山腳,還得跪着。
但從各方各面都能看出,李治此次封禪舉辦的倉促。
原因無他,顯慶六年以後,李治的身體急轉直下,風疾加重。那位年輕的天子怕自己英年早逝,什麼都趕不上。
所以他急,怕有生之年,滅不了高句麗,怕跟自己父親一樣,有生之年,都離封禪遙遙無期。
李世民好顏面,是最想封禪的,資格也無爭議,只是因為魏徵的勸諫,一拖再拖,直至病故以後,都未能實施。
李治顯然不想如此。
陳青兕跟李治的接觸中,也察覺了這點,但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他總不能告訴李治,你比你想像中的更能活。別看現在病情惡化,還得折騰十幾二十年呢。
陳青兕知道就算說了,也沒人信,也就不去理會了。
畢竟封禪不是一件小事,李治這只是起了一個頭,還得根據局勢,設定計劃,邀請四方大使,然後定好時間,一步步計劃,少不得三五年。
三五年,也不短,指不定自己已經先一步平了高句麗,還能蹭蹭熱度。
看着毫不顯露破綻的金庾信,陳青兕說道:「聽說貴國有一句古話,叫什麼來者」
他想了半晌,忽然一拍大腿說道:「想到了,是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腳,則咬之。」
「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腳,則咬之!」
這是他面對海東的局勢,而隨口而來的一句話,這句話他只對兩個人說過,一個是已故的新羅先王金春秋,勸說他要敢於與強大的大唐為敵,一個就是百濟的將軍伯階,向他表明自己敢於與大唐翻臉的決心。
金春秋是不可能說的,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伯階。
難道伯階已經投降了唐廷?
不,不對!
伯階與他麾下的兵卒是百濟復國軍里的王牌,最強大的存在,而是復國軍的核心人物,他真投降了唐廷,復國軍早就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