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來勝者王侯敗者寇,世人很明顯都會更關注那些勝利者們,又有多少人會去在意那些失敗者們呢
就像是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一樣,可是又有誰會知道世界第二……百三十四高峰,是哪一座山峰呢
那麼作為戰敗的一方,袁紹手底下的這些謀士們,受到的後世之人的關注和評價,也自然就要被相應的降低了一些。墨子閣 www.mozige.com
而二來呢,袁紹手底下這些謀士們,在私底下相互內鬥和內耗的也實在是太嚴重了,甚至是已經到了完全不顧大局的程度。
相互之間拖後腿、在背後捅刀子,黨同伐異到消滅自己的政敵,已經比消滅大家集體的外敵,還要重要的地步了。
這同樣也是袁紹手底下的這些謀士們,普遍都評價不算太高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實在是自己也不怎麼爭氣啊。
而且這種情況,也不是只有袁紹手底下的謀士們才有,在同時期的魏武帝曹操、東吳大帝孫權等諸侯勢力君主們的手底下。
以及其他歷史時期,也大都有過類似的內卷情況發生,只要能夠成功地攻擊和打垮自己的政敵就行。
根本就不分什麼時間和場合,有沒有外敵窺伺,說他們這些人是鼠目寸光吧,可偏偏一個個都還是所謂的聰明人。
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袁紹手底下的這些謀士們,不也還是在互相地捅刀子、拖後腿麼。
其中的佼佼者,也正是郭圖和逢紀二人,可以說魏武帝曹操能夠打贏官渡之戰,後來又成功地奪取了河北地區,郭圖和逢紀二人絕對算得上是「功不可沒」。
至於審配這個憨憨,更是直接在官渡之戰,這個對於袁紹領導的河北勢力集團,極為關鍵的重要時刻。
以許攸的家人犯法了為由,將袁紹麾下的重要謀士許攸的家人,給全部都逮捕起來了。
這才逼反了許攸,讓許攸直接轉投到了魏武帝曹操那裏,並且獻上了奇襲烏巢的計謀,導致了袁紹在官渡之戰的最終戰敗。
而幫助自己所效忠的諸侯勢力君主,消滅他所要消滅的強敵,又怎麼可能比得過,消滅自己所想要消滅的政敵重要呢
畢竟人都是利己的,一個是幫助別人辦事,而另外一個是幫助自己辦事,這裏面孰輕孰重,就不用再多說了吧。
哪怕是臣子們嘴上說得再怎麼好聽,一定會誓死效忠自己的君主云云,但是等到了真碰上了那種生死攸關的時候。
又有幾個臣子,能夠真正的做到豁出自己的性命,去保護自己所誓死效忠的那個君主呢
肯定是會有這樣的忠臣的存在,但是這種忠臣的數量,也終究是那種極少數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這樣真正的忠臣數量,實在是太稀少了,所以才會更加的珍貴,也更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甚至是廣為傳播。
而在這些真正的忠臣裏面,又以所謂的聰明人的數量最為稀少,畢竟常言道: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些謀士們,本身就都是難得的聰明人,所以才會心思更多,想要的東西也更多,為人也更加的精明。
大家都各有各自的算計,各有各自的想法和計劃,這才更加的難以全心全意的效忠自己的君主吧。
如果想要讓這些聰明人,全部都湊在一起,齊心協力的謀劃同一件事,那可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文人相輕,說的複雜一點,就是人均八百多個心眼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和個人利益需要維護。
讓他們這些人湊在一起,整天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可能都忙不過來呢,又怎麼可能真的會團結一心為自己的君主出謀劃策呢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君主手底下的謀士數量多了,就像「昔日」里的河北霸主袁紹麾下那樣,手底下人才濟濟。
卻反而得不到、或者說用不出來什麼好的計策了,因為光是讓袁紹來挑選這一條條的計策,就已經讓袁紹挑花眼了。
甚至可能還反而比不上原來,袁紹的身邊只有那麼區區一、兩個謀士的時候了,至少
第四百零六章 萬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