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漸漸熱了起來,怕熱的盛苑卻高興極了,蓋因去翰林院報到的日子就在眼前。
她這樣期待,可不是因為官兒癮大,只是相比起見天兒的讓祖父和老爹帶着到處顯擺,她更樂意到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盛苑實在搞不明白,跟祖宗匯報一回不就夠了,老爹和祖父非要搞了三回。
第一回是代表盛國公府,第二回是代表永興侯府,第三回是代表整個盛氏家族。
祖宗們讓他們叨叨煩了沒有,她是不曉得的,她只是曉得自己快給折騰懵了!
幸好上班報到的日子臨近了。
作為三鼎甲,盛苑和榜眼探花的報到地點是翰林院。
而二甲三甲進士則要繼續備戰朝考,爭取成為庶吉士,以到翰林院繼續學習。
當然,庶吉士的名額是有限的,三百餘人里能錄取六分之一就很不錯。
至於剩餘沒有報考或者沒有考上的二甲三甲進士,則等待着最後的分配。
分配原則也有講究,像是二甲進士留京待用的話,多是到各部門擔任主事一職;若是外放出京,一般是到任地做知州的;而三甲進士留京多是擔任博士、行人等職,若是外放地方,則任推官、知縣之職。
這些職位里最高的知州乃是從五品,最低的行人也是從七品,聽起來好像不比三鼎甲和庶吉士們差太多,實則區別還是很大的。
簡單來說,就是上限不同。
自燕而陳,自陳而楚,朝代雖然幾次更迭,可不變的卻是「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條隱形規則。
故而翰林院的文臣常有儲相之稱。
不過話說回來,朝廷的內閣能有多少人,就算是閣臣換的再頻繁,又能接納多少庶吉士?
還不要說二三甲進士每三年就是一茬兒。
所以這些一屆一屆無窮匱也的進士,大多數,還是要分配到大楚各個地方去工作的。
當然,朝廷不可能把毫無工作經驗的進士們就這樣放出去的,兩眼一麻黑的直接上工的結果,不是成了地方上的傀儡,就是鬧得一團糟。
所以正式工作之前的實習,是不可或缺的。
而官場實習,在大楚來說,就是承襲燕陳兩朝的觀政制度。
「觀政時間不定,最少也是半載起步。」不打算參加庶吉士選拔的安嶼和盧晟跟盛苑交流着初入官場的話題,「不過雖說觀政不是正式任職,但是朝廷是會按出身給予祿米的。」
雖說清楚安嶼和盧晟都不差錢兒,可盛苑還是好奇的問:「那給多少呢?!」
「像我倆都是二甲進士,就和從七品的標準給予俸祿;而三甲進士,則是按着正八品關支。」
「這樣啊!」盛苑雖然也不清楚這兩個等級的具體月俸是多少,可她知道自己的俸祿啊,「我這個翰林院修撰是從六品,月俸是八石。」
「啊八石是多少啊?」安嶼從來接手的都是銀子,還從來沒誰按石給他發零花錢。
「我記得一石是七錢銀子。」倒是盧晟知道更多些。
他認為月俸太少,很不好計算,所以乾脆算年俸:「苑姐兒月俸八石,年俸就是九十六石。按着一石七錢銀子算,那麼一年算下來就是六百七十二錢。
咱們這兒十六錢為一兩,那麼六百七十二錢,就是四十二兩?!」
算到這兒,他和安嶼甩頭看向盛苑,臉上露出同情:「苑姐兒,你忙活了一年,到手的銀子都不夠咱們在食肆大吃一頓的!」
盛苑:「」
饒是之前已經算過一遍,可是聽到安嶼和盧晟這飽含同情的話,盛苑還是感到一言難盡。
果然,走向社會的第一個感受就是賺錢不易。
「不是從六品往上還有養廉銀子?最低的五百兩,最高的能有兩萬兩哩!」
仨人對着嘆了會兒氣,安嶼撓撓頭,安慰盛苑說:「咱倆努努力,不用走太高,只要都是正六品,咱倆一年也能整個一千二三百兩。」
「養廉銀是給地方官員的,若是留京的話,倒是能有柴薪銀,不過是多了份年俸。」盧晟翻翻眼,直接戳破安嶼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