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本次的變革主要有兩個,然而每一個都非常不簡單。
第一個是設置特區,將滄州和津海鎮從北平轄治劃分出來,單獨設立了一個全新的特區,滄海省。
滄州就是前世河北滄州市區域。
至於津海鎮就是天津的前身。
最初這裏一片荒涼,元朝建都北平需要從南方運送糧食,這裏就成了重要的漕運中轉站。
故取名津海鎮。
朱棣靖難之時在這裏渡過大運河,故改名天津,取天子津渡之意。
因為這一重原因,永樂年間首次在這裏建城設衛,始有後來的天津城。
這一世沒有靖難,自然也就沒有天津了。
而且因為大明京畿不在北平,對南方糧草的需求量就沒有那麼大了。
這也導致本就不是很繁華的津海鎮更加的荒涼。
之所以將特區放在這裏,並不是一拍腦門決定的。
而是經過陳景恪、朱標等人全方位考慮,最後才選定的。
首先,特區說白了就是一塊試驗田,目的是讓朝廷了解各種新政的具體效果。
古代信息傳遞速度很慢,這就決定了特區不能離洛陽太遠,否則不方便朝廷及時了解當地情況。
其次,交通要便利,如此才有發展的潛力,放在山溝溝里沒有任何意義。
再次,這個塊地必須夠新,否則前期建設太麻煩,代價也非常大。
一個搞不好,很容易被扣上擾民的大帽子。
最後,要有一定的資源,這樣才能更快更好的發展。
瞅了一圈,現成的行政區域沒有一個是符合標準的。
不過問題不大,切割出來一塊就好了。
於是滄州和津海鎮就被從北平切出來了。
為什麼是它們呢?
原因也是多個方面的。
一就是離洛陽不遠也不近,從黃河可以直達。
二是這裏足夠窮,人煙稀少。
滄州還好一點,津海鎮就是個漕運中轉站,壓根就沒幾個人。
朝廷怎麼折騰影響都不大。
三這裏地理位置優越,瀕臨渤海灣,海運發達。
津海鎮本身就是漕運中轉站,滄州又正好處在黃河的北岸,可以藉助黃河水運之力。
四有特產,之前陳景恪提議推廣曬鹽之法,鹽田遍佈北平到山東的沿海區域。
而津海鎮的直沽等地,是最重要的產鹽區之一。
鹽在古代的地位毋庸置疑。
還有一個原因,這裏產海帶。
這玩意兒能當菜能當鹽,還能補碘防治甲狀腺腫大,在古代簡直就是萬能的。
五此時的北平地域實在太廣闊了,包括了後世的河北、燕京、天津三省。
之前陳景恪就提議對這裏進行切割。
只是當時北元實力很強,不斷侵擾北部邊疆。
北平是抵抗北元的前線,切割了反而不方便管理。
所以這個提議被朱元璋給否了。
現在北元已經被打殘,漠南幾乎沒有大型的部落,安全有了保障。
再維持如此龐大的一個省份,已經沒有什麼必要。
而且地方太強,還會影響中央的權威。
切割就成了必然。
正好這次要設特區,兩件事情趕一塊兒了,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滄海省特區計劃公佈,不出所料引起了朝野反對。
有淡馬錫的例子在,大家對特區的概念都有所了解。
正因為了解,才更要反對。
在海外隨便弄都沒關係,反正都是新得的土地,怎麼搞都影響不到本土。
可大明本土不一樣,這裏是華夏的根基所在,是萬萬不能亂搞的。
萬一搞崩了,很可能就會迎來曠日持久的亂世。
皇帝想要搞革新我們理解,可你總得有個頭吧?
一直變下去,國體和人心什麼時候才能穩定?
民心不安會危及社稷
第353章 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