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根據卷宗上顯示,徐家世世代代在魚口村居住,祖上家境不算頂好,直到其太祖父時家中買下了一個小田莊,逐漸發跡,依傍着碼頭做起了藥材買賣,逐漸變得殷實。
因此徐胤的曾祖父進了學堂讀書,後來家族中出了好幾個秀才。
幾代積累下來,徐胤的父親徐湛在二十歲上考取了舉人,只是幾次入京參加會試皆落榜,二十七歲這年再次榜上無名,而這時候戰爭波及到了他的家鄉,他的父母族人都舉家搬遷,於是他便也直接從京城出發開始四海遊歷。
那些年裏正值義軍北上,四處戰火紛飛。許多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徐湛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然而後來這麼多年裏,徐湛並沒有回過祖籍,直到六年前,朝廷發榜,公佈了會試進士名單,一甲前三里的徐姓探花郎祖籍一欄寫着潭州府湘潭縣,消息這才不脛而走,京城裏來了人,潭州府衙也即刻帶領着前往魚口村來核實情況,大家這才知道,多年以前為了避亂而遠走他鄉的徐家竟然還出了一個這樣的優秀子弟!
潭州府為徐家重修了祠堂,再後來京城又不斷傳來徐胤平步青雲,屢次升遷,同時又成為了榮王府郡馬的消息,徐家的名號在當地就更加如雷貫耳了。
這些年潭州府不斷去信徐胤,盛情邀請他回鄉省親,皆以公務繁忙抽不開身而推延了。
倒是後來又派了親信回來修葺祖屋,打理祠堂,支楞起了門楣,一直到如今。
只是徐家當初舉家離鄉,本地族中人都已不復存在,徐府也就顯得冷清了些。
而且主事的管家周誼為人低調,鮮少與人往來,大家慢慢地也就習以為常,只有當人提到在京城當大官的徐胤時,才會忍不住贊上幾句。
七月的潭州鄉間開滿了荷花,雨後的小道佈滿了泥濘,到了村口舉目望去,一座矮山丘下,佔地不小的徐家宅子已經赫然在目。
蔣林下了馬,在找來引路的米鋪掌柜帶領之下,邊走邊問「徐侍郎這麼多年沒回來過,他的老父親也沒回來嗎?」
「一直都沒有回來,我還是小時候見過他的,一晃卻有快三十年沒見了。
「據說他們一家在逃難的路上就遭遇了不測,最後就剩下徐老爺子和徐侍郎父子二人。
「據說當時是因為西北有他們的親戚,徐侍郎便跟隨父親前往投奔,誰知道那時大周又與大月兩國交戰,隨後徐老爺子便也遇難了。
「——來,蔣老闆這邊請!」
蔣林操着京師口音,又出手闊綽,言談舉止都不像是小家小戶,米鋪掌柜因此十分殷勤。
關於徐家的這段,倒是與來之前傅真交代予他的徐胤的背景極為符合。
說話間踏進了徐家宅子前面的寬闊土坪,宅子地基是從前的,院牆和屋子卻是新修的,門楣上的匾額,楹聯,都是出自徐胤之手。
米鋪掌柜叩響了門,門房開了門「找誰?」語氣神態頗有幾分傲慢,符合身份。
米鋪掌柜把蔣林他們想來買米的來意一說,門房就讓開了,扭頭喊起周管家來。
徐胤如今在本地已經坐擁上千畝的良田,每年都能收割大量稻米,家裏人口少,自然這些米糧需要賣成銀兩再送往京城。
門房把他們疫情讓進了前庭,入內便是一間堂屋,茶水剛端上來,門外便進來了一各四旬左右的中年男子,下巴上蓄着短須,一身長衫,倒有幾分翩翩風度。
蔣林立刻在腦海中搜索出傅真畫給他的周誼的模樣,認定這便是同一人,遂眼觀鼻鼻觀心,聽着米鋪掌柜從中說合起來。
徐家這些稻米,往年都有固定的米商前來收購,蔣林之所以插了進來,是因為他能夠給出比同行高出不少的價格。
周誼聽完了他們的來意,便笑着看向蔣林「蔣掌柜原來也是京城人,這麼說來,應該認得我們老爺才是。」
「徐侍郎驚才絕艷,大名鼎鼎,在下豈會不知?只是我乃行商之人,雖然仰慕,卻無福識得侍郎大人罷了。
「此番我初來乍到貴寶地,沒想到誤打誤撞竟然到了徐侍郎的家鄉,這筆買賣若是不盡心做下
第29章 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