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沐浴在朝陽里的天子
東方的朝陽躍出地平線的那一霎那。
絢麗的光芒射在了大唐皇帝李治的身上。
沐浴,齋戒後的李治身着袞冕享受着第一縷陽光的照射。
李治的相貌從母,長得頗為秀氣,從外表看與威嚴二字完全不相干,但穿上這一身至高無上的君王禮服,那股沉澱在華夏文化里的感覺,立刻就顯現了出來。
尤其是在這陽光的沐浴下,那股說不上來的氣勢,真有大唐天子的氣派。
陳青兕看着上首的李治,眼眸中閃過一絲佩服。
他佩服的對象並非李治,而是華夏文化,太史局的那群老古董。
太史局是大唐最不起眼的部門,裏面都是一些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的老學究。
陳青兕的職能與他們沒有任何接觸往來,所以對於他們沒有任何印象。
直至今日,在太陽升起的那一瞬間,陳青兕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在封禪大典的第一環,大唐天子在山腳祭台之上接受文武官員以及外邦國王使者的禮拜,在文武官員、四夷屬國君王使者的眾星捧月之下,以天下獨一人的架勢登泰山。
這裏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何時登祭台接受文武官員以四夷屬國君王使者的禮拜。
太史局在這關鍵時候冒了出來,定下了時間:辰時一刻二。
這個數字讓自以為已經融入古代的陳青兕一頭霧水。
辰時一刻,他懂,換算時間應該是後世的七點十五分。
但辰時一刻二,卻未曾接觸過。
在他的印象里,時間的計算單位應該是時刻制與更點制混合計量。
一天十二個時辰,刻分九十六與一百零八,以調整時差。
至於更點制,精確性並不如時刻制,只是大晚上沒有陽光,無法利用日晷辨別時間,便採用了更點制。以鼓聲為更,鐘聲為點,讓夜晚未眠之人知道大概的時間。
除了時、刻、更、點,陳青兕還是首次聽到刻二的說法。
細問才知道,這刻二的二是小刻,而他們常用的刻為大刻。
大刻一般為十五分鐘,特殊的時候是十二分鐘,小刻更是精準,時間精確到了分鐘。
除了小刻之外,在太史局還有百刻制,天干地支計時法,六十點法等等,太史局將諸多計時法混合着用,然後根據天象,計算出最準確的時間。
陳青兕聽的是雲裏霧裏,似懂非懂,就覺得那群老傢伙在忽悠自己,而他又不懂,也拿不出證據,也就同意了他們定下的時間。
畢竟這只是小事,在陳青兕看來,辰時一刻二跟辰時三四刻,或是卯時六七刻沒啥區別。
可就在剛剛,李治在辰時一刻二登上高台的瞬間,第一縷陽光竟在同一時間灑向了高台。
東方初升的太陽跟迎接李治登台一般
出現這種情況,確有一定運氣的成分,可全歸為運氣,陳青兕卻是不信。
陳青兕原先有些不服,現在卻是不得不服。
想來也是,能夠在有限的科技條件下,僅憑肉眼的觀察,就能辨七曜,定二十八宿,寫出黃道十二宮,五星相生相剋的理論,製作出渾儀、日晷、水平儀等科研器具,哪能沒有幾把刷子?
連身為後世人的陳青兕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到了
何況是受時代思想束縛的古人?
文武大臣都震撼的說不出話來,至於新羅國王金法敏,倭國國王蚊屋,吐谷渾國王慕容諾曷缽、還有鐵勒各部酋長,突厥各部酋長,奚族、契丹、回紇等各部部落的酋長,西域諸國國王,大食、天竺、拂林國的使者
大唐周邊絕大部分的勢力,幾乎齊聚於此,他們看着朝陽開路的李治,看着那道有如被聖光附體的大唐天子,盡皆顯露驚恐震撼之色。
迷信的甚至直接伏地而拜
越是文化匱乏的國家,越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