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來到驪山村前,安靜地站着。
直到李泰知曉這個裴宣機又來了,本不想去見,可聽說他還帶了兩個人前來,無奈之下,只好前往迎接。
腳步匆匆從自己的住處走出,李泰又撞見了上官儀。
「魏王殿下,下官願一同前去。」
李泰瞧了一眼,沒說什麼,只是淡淡道:「一起去也好,只是言語還需本王來談。」
上官儀點頭,「下官只是好奇,來者是何人。」
李泰的腳步很快,身後跟着侍衛。
一行人來到近前,見到了對方。
「今日聽說你沒有帶錢來,本王本不願意來見你,上官兄幾次與本王講了待客之道,礙於為人君子的份上,這才前來。」
聽着李泰勉為其難的話語,裴宣機躬身讓開解釋道:「魏王殿下,這位是趙郡李氏南祖一脈,李政藻老先生。」
話語頓了頓他又道:「這位是國清寺高僧法號慧曠。」
知曉了眼前兩個人的來路,李泰半晌說不上話來。
對方來頭竟然這麼大,趙郡李氏一脈位於河北,一直以來都是望族,而且還是東西南三大支之一的李政藻。
自漢魏一直盤踞於河北一地,李楷之後位於趙國故地,在世家中,士族門第頗高。
所謂各盛家風,世言高華說的便是趙郡李氏,這一脈出自當年戰國李牧之後,一直以來都是抵禦匈奴與東胡的存在。
戰國之後,幾經輾轉,到了李楷一脈開始起復。
而自漢魏以來,他們的勢力不斷擴大,經歷南北朝,前隋之後,到了如今他們是河北一地最大的望族。
也是十姓七家之中,最低調,勢力最龐大的一支。
再看眼前的慧曠和尚,從國清寺來,國清寺的淵源更深,國清寺自隋朝開始建立,那時候有個叫智顗的和尚。
那是一位很傳奇的和尚,寫出了六妙法門,法華文句,現在佛門有法華經也少不了智顗和尚的編撰。
有人說他是四祖之一,那人功德高得離譜。
天竺高僧波頗已經過世了,但國清寺的存在就連波頗都不敢瞻仰,只能參拜。
見到魏王正看着自己,慧曠和尚躬身道:「魏王殿下,老僧從國清寺來,本是來長安城接玄奘,但受李先生所邀,這才來驪山相會驪山縣侯。」
裴宣機又解釋道:「魏王殿下,這位高僧曾在國清寺,受智顗大師灌頂佛法,如今也是佛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少了一個波頗還少不了佛門的其他人物。
佛門中人一直都在等着那個玄奘和尚回來。
李泰便問道:「你們等玄奘做什麼?」
慧曠又道:「貧僧是為了那天竺的佛經才會等着玄奘,波頗過世之前來過驪山,聽說此人與縣侯有過一番長談,可惜他已圓寂,現在貧僧想來見見他。」
李泰給了身後的侍衛一個眼神,讓他們帶話給姐夫。
上官儀的目光則是看着李政藻,心中越發確信當初的猜疑,是什麼人能夠有如此財力,趙郡李家肯定不夠,就算是河北河南兩家也不夠。
但要算上佛門,這幾家加起來,百萬貫便足夠了。
慧曠低聲道:「老僧看過驪山所印書籍,書籍傳閱一直以來有人抄錄,或是雕版來印,但驪山的書卷卻不同。」
說着話,這個和尚拿出一卷書,「驪山書卷字裏行間很整齊,而且都是用的一種字體,乃是當世行書大家歐陽詢的字體,可老僧有一件事不明白,驪山不可能每一卷書,每一頁都刻有雕版。」
他低着頭閉着眼,站在陰沉天空下,「驪山可有其中法門?」
世上的事情就這麼有趣,一門造紙術驚動了如此龐大的團體,他們都是聰明人,也都是學識最淵博的一類人。
別人看不出來,難道這些人看不出來印刷術中的門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