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着這一切後,吳三桂面如死灰,他知道潼關十有八九是守不住了!
「孤從軍二十餘載,不想竟有今日。」
「眼下,孤當如何是好啊?」
潼關城中,吳三桂問計於自己的幕僚方光琛。
「王爺,為今之計,惟有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條,方能助王爺以全其身。」方光琛委婉道。
到了現在,陝北和河東都已經告急。
吳三桂原本是打算回師潼關,收縮防線。
以兩三萬兵馬依託潼關重鎮和十二連城堵住關東之兵。
而後騰出兵馬收拾張勝,堵截蒲津渡,堅守關中的。
可是吳軍的主力西行,卻一路兵馬四散。
只剩下區區七千殘兵回到了潼關。
就這點兵力連守住潼關都不夠。
又如何能夠分兵收拾張勝,堵截蒲津啊。
把陝北西軍和山西西軍打回去啊?
陝北、河東、潼關。
這三處乃是守衛關中的要害之地。
三者缺一不可!
而現在陝北已經被張勝繞過,河東也已經被張虎突破。
就連吳三桂能夠守住潼關那又能怎麼樣?
更何況以七千殘兵,又怎麼能在潼關敵孫可望的數十萬眾?
所以事到如今,方光琛也只能建議吳三桂放棄潼關,放棄陝甘而逃了!
吳三桂聞言也是沉默不語,半響之後他緩緩道:「廷獻先生,依你之見。」
「本王是應該返回雲貴,重振旗鼓,還是應該西撤甘肅,出師西域?」
現在陝甘的失守對於吳三桂來說已成定局。
逃跑是他活命的唯一選擇。
但是往哪裏逃,卻還是值得深思的。
他現在就和昔日的李自成一樣有兩條道路。
一是南下,二是西撤。
只不過唯一不同的是李自成昔日南下的是湖廣。
而他要返回的卻是雲貴。
「王爺,依學生之見,王爺當西撤關中。」
方光琛嘆氣道:「王爺在潼關還有七千精銳,還有三千守軍。」
「除此之外,在西安王爺愛將夏國相手中還有一萬兵馬,在蒲津渡口還剩下一些山西敗兵。」
「要是以這些兵馬為基礎,再會合各地零散的守軍。」
「王爺至少還能帶着三萬兵馬西撤。」
「以此兵馬和孫可望為敵自然是不可。」
「但西出嘉峪,進入西域,行西遼之事。」
「在異國他鄉,打下一國,威福自操,卻還是夠的。」
吳三桂聞言也是有所意動,帶着兵馬直接跑到甘肅,而後殺入西域。
那麼遠走他鄉之時,他靠着老本兵馬還是能夠再打開一片局面的。
畢竟洛陽之戰雖然慘敗。
可是實際上吳三桂損失的卻不是十萬大軍,而是胡國柱等人以及一萬多老本而已。
正如安慶之戰,太平軍真正的損失除了這座重鎮外就只有幾千廣西老兄弟而已。
其餘的兵馬,太平軍振臂一呼,幾十萬都能搞出來。
而經此大敗後,跟着他逃回潼關的七千人卻是真正的精銳老本。
如果再算上夏國相的一萬人,從山西逃回來的敗將。
那麼吳三桂能夠搜羅出的兵馬便足有兩三萬老本兵。
如果他帶兵西撤,王屏藩和吳之茂再仿造李過和高一功之舉。
從陝北破圍而出。
那麼在甘肅之地,吳三桂將能夠重新集結數萬兵馬。
若是帶着這些人前往西域,那麼他的確有信心能夠能夠打服葉爾羌。
在西域為王為帝。
但是如此一來,吳三桂卻面臨着一個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他自己和吳軍將士的家眷該怎麼辦?
「西撤之舉雖好,可是應熊他們還在昆明。」
「我吳藩將士的家眷也大多在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