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會因為畫線部分而失去分析其他句子的機會,有了新的感悟就再寫好了,覆蓋掉,而不是朝花夕拾。
無論一個東西有多荒誕不經,它的大部分內核或者底層邏輯都是不變的,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迷惑,無論幹什麼,打基礎與反覆練習是不可跳過的步驟。
給小說做分類嗎?看出它的弦外之音,以便抗拒一些東西輸進腦子嗎?也可吧!但是如果完全不做點功課有些東西就享受不了了,不過但看小說的故事,也有很大的收穫,這個因人而異,讀書有收穫就可。
我總感覺自己一眼就能看出書的好壞呢?或許是錯覺吧。不,是看出這本書對於我自己的價值,畢竟人與人的性格,愛好,專業不一樣,所選擇的書籍也是不一樣的,書本身幾乎沒有好壞之分。
書的骨架嘛!這確實對自己有些用處,寫骨架之前得學會怎麼觀骨架。層次很爛就很難閱讀啊!這點超級超級重要。我們可以用時間線展開故事,但是這個骨架怎麼搭建呢?或許心裏要先有幾個主旨,寫下來。一個小說創作過程產生的的文字,要比小說本身的文字,多出幾倍來。修改則是後話了,現在完全沒有能力修改。等寫得多了,或許會有靈感。
但是不必要那麼害怕,因為在以後,會經常寫骨架出來讓別人看,而不是等着別人發現骨架,骨架的重要性上來了之後,似乎找骨架便得沒那麼難,可是不會找骨架就不會寫骨架,矛盾。
我學到了新的規則,那要不要順便更新一下自己呢?很難,從收拾房間開始吧!
嗯,為了自己的好處,減少不必要的用眼是必要的。從虛擬世界轉移到現實世界來。
畢竟寫作與白嫖別的勞動成果還是不一樣的,與其叫這本書為如何閱讀一本書,不如把它當做如何寫好一本書,這兩種表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
先找到一個接口,為以後的調用做準備,目前還用不到,可能以後也用不到了吧!感覺西院圖書館還有自己想看的書,過幾天再去吧!順便把南湖的也刷一刷。
與作者找出共同的詞義應該是自然為之,如果是刻意為之,那就太累了,玻璃會碎,手會痛,那就放手吧!
無論在哪個角落,我都可以輕易地發現很多很多自己不懂得地方,這該如何是好呢?也就如上邊說的,別刻意,若是強求,不如放手。總有幾款適合自己的,貪多嚼不爛。
總感覺讀書像是打疫苗,不為積累抗體,只為積累一些模糊但又十分確切的記憶而已。
要把心靈與眼睛打開,把嘴閉上。嗯,我贊同這句話,之後我自己的話也少了很多,但是有時話也很多,怎麼說呢?接收信息要閉嘴,分析問題就可以用嘴巴輔助分析了。
當學得東西多了以後,我們就幾乎不批評別人了,要知道一切都有可取之處,我們會用疑問來提出觀點,等待着疑惑被解答,這就足矣,不必爭論是非對錯,沒有意義。
不過無論是什麼,我都沒有全盤接收的習慣,人必須有一定的批判性,倒不是因為內容是錯的,而是因為有些內容還不夠好,還不夠新。
一個善於學習的學生有着成為好老師的潛質,然而在效果上並不普適,因為他更趨向於適合自己。
一般經驗可以削弱人的很多焦慮,比如,你在培養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它的基因里,就自然而然地存放着大量人類共享的基本經驗,可以稱這些經驗為本能。僅僅以本能作為基礎的人類已經比任何一種電子設備強大,我們的培養,只是在修剪,引導,甚至是令其自然發育而已。故然,焦慮會被削弱。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是
while(1)
{
………
}
不要嘗試背字典,即便這很牛,但是殘酷的事實就是,對絕大多數人,不合適。
書呆子,你是在說我嗎?哈哈哈哈!
其實學會了字典的使用方法,並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