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娘只點頭對着露珠兒笑了笑,她並未把露珠兒這話真的聽到心裏頭去。
頭一個就是露珠兒現下不過是個才十歲出頭的小娘子,情竇未開;
又有王子恆那般作為的親阿耶在前頭比着;
還小小年紀就見過了真貴公子模樣的房承先與徐敬真;
家裏又有李大郎李二郎等兄弟們的愛護;
她將來就是情竇開了,也是個會對對心儀男子有所要求的女子,絕不是人家說兩句好話就能給哄去了的人。
哪怕露珠兒現在說着只要未來那男子願意入贅就好,可未來的事誰又能說得准呢?
李三娘哪怕這輩子就這麼一個孩子,她也並不打算真的給露珠兒招贅個郞婿,把露珠兒就這麼「困」在自己身邊來。
當然了,她也並未打算真的要將露珠兒嫁得遠遠的去。
按李三娘所想,在露珠兒十八歲前是不可能讓她出嫁的,最好露珠兒二十歲之後再生孩子。
李三娘早就開始給露珠兒攢嫁妝了,到時就在長安城裏頭找個露珠兒喜歡的男子。
如此,在長安,哪怕長安城再大,這一天之內快馬之下也是能到的。
未來,不論是發生什麼事,只要露珠兒傳信來,李三娘當天就能到,這就行了。
不過,現在談這一切還早,李三娘不過是因着家有女兒這才過早的想了想這些事就是了。
其實,按大唐時下的習俗來說,家中子女十歲出頭就考慮婚嫁之事就也不算早了。
最近這段日子裏,李二兄李二嫂就在操持李三郎的婚事來。
因着李家明面上並未分家,兩兄弟還是住在一起;
李三娘雖然從李家搬出來了,但仍舊是住在長壽坊的,離着李家也不算遠,且露珠兒這個李三娘唯一的孩子差不多日日都在李家吃飯。
因此,沾了李大兄李大郎李二郎與李三娘的光,他們四人都是官,也就給李三郎抬高了身份去。
說出門去,好歹都是姓李的,住在一處的親近家人。
想要與李三郎結親的人家倒是不少,就是媒婆李家都來過兩三個了,都是來探口風的。
其實李三郎按着舊俗早就該成親了,這不是自從太醫署公佈男子女子不要過早成婚更有益於子嗣後代的事兒麼。
如此就造成越是富貴人家,越想把家中子女留一留,男子本來從十五六就能成親,這下子都延遲到十七八上了,更有二十弱冠才成親的。
因此,李三郎就跟了這個風潮,到了現如今快十八了才把相看這事提上日程去。
至於李二郎,他也就比李三郎大幾個月罷了,不過他早早就出仕了,對於自己的婚姻大事很是有自主權。
他當年就同李大兄李大嫂說過,二十及冠之後才會考慮婚事。
而李家第三代裏頭最大的李大郎,他是早早就成親了的。
可因着李大郎自身在軍中的緣故,這幾年下來歸家的日子少,把蔣勝男一人留在李家,夫妻分離,自是沒得子嗣的了。
也是因此,這回李大郎將要歸家的消息不斷傳回來,李大兄與李大嫂就早早商議好了。
待得李大郎歸家,未來就讓蔣勝男跟着李大郎去邊城疏勒隨軍去,年輕的小夫妻哪裏能常年分離兩地呢?
九月十三,天高氣爽。
被李家所有人記掛着的李大郎,他們終是回到了長安這片土地上頭!
由施樂安領着,他們從安南坐船先到了廣州,再到瓊州最後北上杭州,下了港口,整合一番,眾人又一路往中原走,終於歷盡艱辛趕在萬國來朝之前踏踏實實的回到了長安。
大軍回返長安是大事,除了主將能進城覲見武帝之外,剩餘的大軍皆在城外的京郊軍營一旁安營紮寨,等着上頭髮下的命令才能行動。<
第933章 我家大兄回來了!(感謝 靳憲聰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