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跟圖爾基·阿爾-謝赫的相遇純屬偶然,但卻是他一直期盼,並為之謀劃着的偶然。
什麼意思呢?
韓易名下的資產規模越來越龐大,他想要推進的計劃也越來越宏偉。一場dct音樂節,總成本尚且在三四千萬美元左右,花費不小,但還沒有到令人咂舌的程度。
但很快,隨着與ppleusc聯名製作的傳奇音樂節項目官宣,他精心準備了大半年的版權庫收購計劃,也將進入實際執行階段。屆時,動輒數億美元的成交金額,必將震動從荷里活到華爾街,每一位跟金融業和娛樂圈沾邊的業內人士。
畢竟,買經紀機構、開唱片公司、做版權發行、搞藝人管理、辦現場演出,這一個又一個業務領域,看上去光鮮亮麗,但一來絕大多數收購都是閉門交易,具體金額不需要對外公佈,也就很難吸引外界注意。二來日常運營花銷不大,星薈大廈1001室,房租跟辦公室里所有雇員的薪資加在一起,已經可以跟各家子公司創造的收益堪堪打平,哪怕仍有赤字,也不會太過誇張,至少是一位億萬富豪可以承受的級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韓易涉足的這些行業,都有成熟的運作機制和商業規律。他正在做的事情,也沒有跳出市場現有的認知框架範圍。
換句話說,之所以現在瀚音樂還沒有被三大音樂集團當成正兒八經的競爭對手,一方面是因為韓易這幾家公司近期表現雖然出色,但卻還遠遠沒有到驚世駭俗的程度。
一次公告牌單曲榜三連冠而已,倚仗的還是dplo和ddecent在電子音樂領域已經積攢多時的勢能,算不上瀚音樂自身造血機制的勝利。
另一方面,目前為止,韓易在音樂行業里的各種動向,跟幾十年前的理查德-布蘭森不說一模一樣,至少也有七八分相似——仿照業內龍頭的架構,迅速建立起一個小而美的生態圈,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音樂工業不是汽車工業,新玩家可以憑藉技術革新的後發優勢彎道超車。在這個越老越香的行當里,老版權不會像老款車型那樣無人問津,迅速被市場淘汰,反而會每年為擁有者帶來巨額利益,成為關乎集團存續興衰的壓艙石。
你理查德-布蘭森百億級富豪如何?旗下各種實業做得風生水起又如何?沒有版權庫積累,少了數十年的沉澱,拿什麼去影響世界音樂市場的格局?
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跟小島唱片和&唱片等盛極一時的獨立唱片公司一樣,推出幾位明星藝人,賣出數十張白金專輯後,由巨頭慷慨地開出高價,打包吃掉。
因為它們的市場潛力已經被挖掘到了極限,商業上的想像空間幾近枯竭,越級收購大魚又得不到資本機構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能帶領公司發展到如此地步的億萬富豪,都會做出將公司在估值最好的時間點高位拋售的決策。
比起那份虛無縹緲的面子,還是實打實的鈔票更有吸引力。
所以,雖然不知道三大音樂集團的高層對瀚音樂目前的發展境況有多少了解,對於這個新生的挑戰者又抱持着怎樣的態度,但韓易大概能推測出他們極有可能會採取的應對措施。
任由其自由發展,有合適的機遇甚至可以主動展開合作,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發展慢了施與一點小恩小惠,發展快了適度敲打一下,就這樣張弛有度地關注瀚音樂的動態,直到時機成熟,籌措好收購資金,一舉拿下,成為任期內的又一佳績。
如果韓易是環球、索尼或者華納的首席執行官,這就是他會奉行的策略。
音樂行業的龍頭,看誰都像是待價而沽的版權庫。
不過,一旦韓易啟動從藝人手上收購版權份額的計劃,那他所面臨的情勢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和風細雨、兄友弟恭了。
說難聽點,這份計劃,就是在動人家的命根子。
沒有嚴重到刨人祖墳斷人風水的地步,但至少也能算得上是處心積慮從別人前女友手中買到房門鑰匙,大半夜的直接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重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