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的兵力有 3 萬多人,看起來很多,但是分散到各處之後,其實並沒有那麼誇張。
何況溫三的部隊,向來都是以老帶新的模式,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 3 萬多兵力,並沒有形成多大的負擔。
反而因為新兵的加入,讓部隊顯得更加有活力,新兵之間的競爭對老兵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溫三順勢在全軍推行大練兵,強化新兵戰鬥力的同時,也能加快他們在戰場上的適應能力。
同時也能讓老兵們及時的參與進來,各級指揮官之間,也有了良好的互動與交流。
部隊進行實戰演訓,讓營團級以上的指揮官在戰場上進行激烈的對抗,師旅一級的高級指揮官則在指揮室進行博弈。
與此同時,溫三還在徐州開了一所指揮官學校,專門培訓手下營長以上的指揮官。
讓溫三沒有想到的是,兩位前輩居然也願意臨時客串一下指導老師。
這讓溫三心裏非常開心,這個所謂的學校更多的是時候學員之間相互學習,在進行戰略戰術推演的時候,進行思維碰撞,從而產生更耀眼的思維之光。
溫三有空的時候,也會跟手下這幫兄弟進行交流,有時候還會講一些實戰案例,分析自己在屢次作戰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可彌補的解決方案。
連雲港戰役更是成為大家重點討論的課題,儘管這場戰役打得相當的漂亮,但是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要不是有溫三坐鎮一線,監聽鬼子的一切安排,連雲港絕不可能被這麼輕易拿下。各部隊付出的代價恐怕還要翻幾倍。
兩位前輩也是身經百戰的戰略家,軍事家。他們在佩服溫三指揮能力的同時,也提出了很多優秀的建議,以及切實可行的辦法。
溫三始終都以相當謙虛的態度,聽取他們的提出意見。他們生活在這個年代裏,有很多東西更能一針見血,直指本質。
很多時候打仗吃虧,只是吃虧在兵力不足,裝備不足,以及生活物資缺乏這些重要的因素。
如果由他們來指揮溫三的師級作戰單位,發揮出來的戰鬥力,恐怕會只強不弱。至少溫三手下這批將領,跟這些大牛人物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他們雖然也在成長,但是過程太短,經歷的東西還是太少了些。或許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些人也會成長為非常優秀的將領,但那是真的需要時間來打磨。
總的來說,溫三集團從農業,到工業,再到軍事都在快速的向前發展,並且成長的速度極快。
到了這個時候,任何一方勢力,都不敢再輕易小視他們的存在。
就拿國府來說,【指揮官】雖然很多時候對溫三恨得咬牙切齒,可該安撫的時候,照樣要拿出優厚的條件來進行安撫,連對溫三說話的語氣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原因無它,溫三的成長太快了。聚集在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照這個速度成長下去,如何抗擊小鬼子的侵略計劃,溫三的整個團體都將成為重要的一環,並且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所以儘管溫三幹了不少出格的事情,甚至將整個國府高層氣得跳腳罵娘,他們也不可能與溫三直接翻臉。
【指揮官】派來的代表團就是很好的體現,溫三需要的東西,他們就算有困難,也要想辦法應承下來。
比如 601 艦的修復工作,國府真的出了大力。修復的進度也非常高效和,溫三幾次去視察,對這艘軍艦的修復進度非常滿意。
原計劃修復的時間需要一個多月,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可以確定,25 天就能完成修復工作;鄧一榮保證,他們能將這艘軍艦開動起來,並且快速形成戰鬥力。
另外,溫三這邊跟小鬼子的談判也漸漸進入了尾聲。連雲港已經被溫三實控,並且引來了國際列強入駐,小鬼子投鼠忌器,也不敢輕易對這座城市進行轟炸了。
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留下這些鬼子兵作用確實不大了。關鍵是溫三的提出的過分要求,鬼子也明顯鬆口了。
原因很簡單,鬼子高層也頂不住國內的壓力。這麼多鬼子,如果它們不救的話,以後的徵兵工作肯定會遇到了很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