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哈羅德教授點擊了論文預覽頁旁邊的下載按鈕。
大概半分鐘後,一個PDF文檔出現在了他的電腦桌面上。
打開之後,他按照習慣,先用最快的速度看了一遍摘要。
「原來是水平集方法相關的文章看來是跟常教授擅長的拓撲學有關。」
哈羅德的專精方向其實是在高階數值模擬框架上,不過兩相流作為航空航天動力領域繞不開的課題,他作為過去NASA的研究員,耳濡目染之下,很難不對這個領域有些了解:
「難怪他在過去這一年都」
他一邊這樣想着,一邊直接略過背景介紹的內容,開始閱讀正文。
火炬實驗室發表了一篇材料學的Nature論文這件事,基本只有業內人士才了解。
所以,大多數學者對於常浩南這個名字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去年的那次橫空出世。
而一名數學家,在完成了證明龐加萊猜想這種拓撲學領域的終極成就之後,返回去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到應用層面,實屬非常正常的操作。
「先設置運動方程,再更新水平集函數增加一個中間項」
「為了防止出現斷點,增加粘性項」
「假設在單元網格上的速度場為u=sin^2(πx)sin(2xy)」
「」
最開始,哈羅德只是抱着「讓我來瞅瞅大佬都在研究些什麼」的心態,準備隨便看一看。
但是這一看,就輕易停不下來了。
因為從第三節內容開始,哈羅德就意識到,自己面前的這篇論文,跟剛剛那篇被拒稿的論文,很像。
當然不是內容上像。
二者儘管都是計算流體力學領域的算法類研究,但是從數學理論到面向的實際問題均不相關。
而是指
文章寫法上很像。
都是從過去常用的經典算法出發,先用大概一半的篇幅進行數學推導,然後利用一個典型的算例來驗證新算法相比傳統算法的優勢,最後證明算法在規定的可用區間內收斂。
「Fxxk」
哈羅德一陣口吐芬芳:
「我就說嘛,連他都這麼寫,說明這種論文結構應該是沒問題的」
雖然常浩南眼下還沒有什麼在國際學術界拿得出手的頭銜,不過但凡稍微關注一點數學領域的人都會知道,2002年的菲爾茲獎獲得者名單里,基本板上釘釘地會有常浩南和佩雷爾曼二人。
所以,這篇論文給予了哈羅德充足的信心。
實際上,在剛剛送走馬修的那一瞬間,哈羅德甚至猶豫過,是不是應該按照JCP編輯的建議再修改一遍——
哪怕他明知道,由於內容偏好的原因,就算改了,也很可能還要被繼續刁難。
可是如果不改,那連一點希望都不會有。
他自己當然無所謂,但馬修作為他擔任教授之後帶的第一名博士生,還是需要一篇論文來傍身的。
不過現在,哈羅德決定。
一字不改!
在徹底做出決定之後,哈羅德迅速將常浩南的論文拖到最底部的結論部分,準備看完之後就去再找一家不同的雜誌社投稿。
但是。
就在他挪動鼠標,準備點擊右上角關閉文檔的時候,卻被位於論文最下面,甚至在結論之後的一段內容吸引了目光。
【本篇論文為預印本,不代表本人最終的研究成果,因此內容仍然有修改或增添的可能。】
【正式版論文將會發表在2001年5月發行的《華夏科學院學報(英文版)》第一期上】
「等等」
哈羅德手上的動作頓時停了下來,睜大眼睛自言自語道:
「常教授竟然準備發表這篇論文麼?」
不過他旋即就意識到,自己剛剛說的簡直不是人話。
一篇論文寫出來,發表到期刊上才是常態。
直接在arXiv上公開,有之前的一次就已經足夠名流千古了。
畢竟,
第898章 投稿華夏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