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嶲郡,邛都。
劉璋和李恢圍着邛都城繞了大半圈,將整座邛都城的守御情況觀察了個七七八八。
劉璋指了指城頭,示意李恢:「城上人頭攢動,可見賊人的兵力是不缺的。」
「前面斥候回報過,城中除了越嶲夷王高遠、高定父子的夷兵三千,還有從益州郡趕來的雍勉、雍闓父子領着的兩千雍氏部曲,合計一下,估計城中五六千士卒。」
「兵法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我眼下只有一萬兩千餘士卒,兩倍於城中的兵力,圍城是做不到的,攻城則有些勉強,兩軍鏖戰的話倒是不虛,只是賊人失了戰心,閉城自守,鏖戰沒有什麼機會,只能嘗試攻城了。」
劉璋不由輕嘆一聲:「若是城中只有夷王高遠所領夷兵三千人,我兵四倍於賊人,倒是可以攻城試試。」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攻城。」出身南中,熟悉南中地理人情的李恢建議道,並向劉璋拋出了個問題:「明公,你認為城中是以夷王高遠為首,還是以大族雍勉為首。」
劉璋斟酌了下,回答了李恢的問題:「若是就兵力來說,自然是夷王高遠略勝一籌,但是夷人甲冑器械不如漢兒精良,列陣而戰又不如漢兒熟練,這方面,倒是雍勉勝上三分。」
「依我看,兩人是勢均力敵,算得上旗鼓相當的對手,不真正較量一番的話,優劣不太好說。」
接着劉璋大概猜到了李恢的想法:「莫不是兩虎相爭?高遠、雍勉二人,各居一方,又非同類,我若急攻,他二人便會合力,若是緩和不攻的話,城中或許當有變故。」
「正是。」李恢眼睛亮了起來,看向劉璋的眼神有些熱切,面對他給出的問題,劉璋舉一反三,完完整整的給出了答案。
他附和道:「正如明公所言,高遠乃是夷王,雍勉為漢兒大族出身,一個在越嶲郡居住,一個在益州郡盤踞,不是同類,也不在同一個地方,只不過平時有些書信聯絡,二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
「現如今兩人都窩在邛都城中,縱使他們兩人能互相信任,各自崇禮,他二人手下的士卒,一為夷人,一為漢兒,風俗習慣不同,多少也會有些碰撞,發生一些摩擦,緩急之間城中必生變故。」
「都時候蟹蚌相爭,漁翁得利。」
劉璋點了點頭,認可了李恢的謀劃,歷史上高定和雍闓之間就發生了衝突,給諸葛亮撿了便宜,他說不定也可以撿個便宜。
劉璋下達了命令:「大軍拔營起寨,向後退十里紮營。」
下達了退後紮營,減弱城中高遠、雍勉恐懼之心的命令,劉璋補上了一條:「邛都城外的各處要道,安排人手埋伏。」——
益州郡,滇池縣縣寺中。
益州郡大族孟儀和他的長子孟節、次子孟獲,此刻正被關押在縣寺的監獄內。
十數日前,雍勉、雍闓父子見滇池縣一時間不能拿下,吳懿所領大軍又攻破了他們派去據守存水渡口的部隊,不日就要南下到達益州郡。
他們面對的情勢有些危急,於是雍勉、雍闓父子帶着部曲先前往了越嶲郡,和越嶲郡的夷王高遠合兵,以求一線勝機。
孟儀則帶着孟氏的部曲,以及一部分未曾跑路的叟夷部落準備隨後出發,前往越嶲郡,合兵在一起,以壯聲勢。
只是孟儀還沒有出發,就被牂牁郡趕來的甘寧,趁着拂曉時分,他們還在睡夢中沒有完全清醒的時候,一舉攻破了他們的營壘,並將他父子三人擒獲。
「為父後悔沒有聽你的話,不然,何以淪落到這步田地。」淪為階下囚的孟儀,向他的長子孟節低頭道。
起初雍勉派遣使者蠱惑他起兵的時候,孟節曾經勸告過他不要俯逆,可是他不聽,反而謾罵了孟節,說孟節沒有膽氣,不足以成就大事。
現在好了,父子三人被關押在暗無天日的囚牢中,只有幾盞油燈散發着微弱的光芒,淺淺的照亮周遭。
這種形勢下,作為父親的孟儀,放下了父親的自尊和傲氣,向兒子低了頭,他面色沮喪,長長的嘆了口氣:「誒。」
「如今你我父子三人,要還想像以往那樣,牽着黃犬,架着鷹隼,出谷昌東
第123章 兩虎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