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勝的可能。
阿尼姆有自己的想法。
剛從俄羅斯戰場抵達北非的梅賽元帥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對隆美爾的計劃並不信服,對隆美爾的能力也有疑問。
後世評選二戰期間最出色的將領都是戰後復盤,說白點都是馬後炮。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隆美爾在北非的表現,至少沒到逆天的程度,要不然也不至於和英國人打了兩年還沒有分出勝負。
就英軍部隊裏英印部隊那些貨色,也能和德軍部隊打得有來有回,這充分說明隆美爾能力不行嘛。
和隆美爾的計劃不同,阿尼姆希望集中兵力首先向法屬北非境內的盟軍發起進攻。
阿尼姆的理由也很充分。
法屬北非境內的盟軍數量雖然多,但是分屬南部非洲、美國、法國,各自有自己的指揮體系,互相之間的配合有很大問題,而且也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強。
畢竟氣勢洶洶的美國第二軍,剛剛在德軍手上吃了大虧。
梅賽則是對意大利軍隊在德意聯軍中的地位非常不滿。
在隆美爾手下,意大利軍隊一直是從屬地位,相當於德軍部隊的僕從軍。
這讓梅賽實在無法接受。
在俄羅斯,德軍就曾多次壓榨意大利軍隊,不僅搶走意大利軍隊為數不多的坦克,而且還搶汽油等補給物資,導致意大利軍隊配備的汽車都沒有油,要不然梅賽能帶領更多意大利人從俄羅斯人的包圍圈裏衝出來。
好不容易離開俄羅斯來到北非,情況卻沒有任何改善。
在剛剛結束的阿拉曼戰役里,意大利軍隊再次擔任後軍,掩護德軍撤退,第10軍因此全軍覆沒。
包括隆美爾麾下的意大利軍隊在內,意大利在北非的軍隊超過25萬人。
阿尼姆的軍銜是上將,梅賽的軍銜是元帥,不過在小鬍子的最新任命中,阿尼姆才是北非德意軍團主帥,梅賽是副司令。
這讓梅賽情何以堪。
在被阿尼姆拒絕之後,隆美爾主動給小鬍子發電報,希望能得到小鬍子的支持。
小鬍子不僅沒有支持隆美爾的計劃,反而命令隆美爾馬上返回德國養病。
12月24號,聖誕節的前一天,隆美爾乘坐飛機返回德國,黯然離開北非。
小巴頓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失望極了。
一直以來,小巴頓都希望能和隆美爾交手。
現在隆美爾被調走,小巴頓失去了和隆美爾交手的機會。
「別擔心,我們遲早要在歐洲登陸,你和隆美爾還有交手的機會。」上將巴頓安慰小巴頓,德國現在還有實力,仗還有得打。
伏爾加格勒戰役的失敗,對於德國來說並不是末日,小鬍子手裏可以調動的軍隊依然超過500萬,軸心國部隊還佔領着俄羅斯的大片國土,法國海軍自沉後,德國已經徹底佔領維希法國,版圖再次擴大,意大利人三心二意,還沒有真正下定決心。
「我希望能擊敗全盛狀態的隆美爾,而不是走投無路的隆美爾。」小巴頓傷心失望,和埃森豪威爾以及麥克阿瑟不一樣,他是個純粹的軍人。
美國二戰時期的將軍們各具特色,麥克阿瑟好大喜功,埃森豪威爾更像個政客,和他們相比,小巴頓沒有多大野心,只想和最強的人交手,哪怕失敗也開心。
「喬治,你錯了,軍人的職責是贏得勝利,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上將巴頓語重心長,全盛狀態的隆美爾?
想得美!
戰爭方式發展到現在,指揮官的作用已經被無限縮小,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曾經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也打不過裝備了機槍大炮的英印部隊。
英印部隊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只是陣地作戰,英印部隊的表現可出色了,距離相隔一公里打一年也不在話下。
日本人就是因為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才主動穿插,和英印部隊貼身肉搏。
這是英印部隊的軟肋,印度人看到日本人的刺刀腿就開始發軟,根本沒有和日本人拼刺刀的勇氣,一觸即潰。
隆美爾的能力毋庸置疑,換成